第五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正式开幕

  为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大数据助力教育创新发展;2018年11月9日上午,第五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正式开幕。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携手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和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张权处长,北京市房山区教委顾成强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当代教育名家何克抗教授,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郭冬红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李万峰院长,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丁玉祥副校长以及房山区教委、进修学校领导,通州区教委、进修学校领导,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多所学校校长、教师代表700余人参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宁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老师共同主持论坛。

 

  

  图1 论坛现场

 

  

  图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马宁主持开幕式

 

  

  图3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老师主持

 

  首先,房山区教委顾成强主任致辞。顾主任提到,本次论坛召开的意义重大。大数据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家长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2017年10月,房山区教委与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开启了大数据助力房山区教育质量改进项目。36所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在线学习达110万余次,教学改进活动一百余次。此项目为房山区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给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互联网汇聚教育数据,运用教育大数据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且能够形成房山的教育经验、打造房山的教育特色。

 

  

  图4 房山区教委顾成强主任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致辞。首先,余教授对参会代表莅临大会表示诚挚的欢迎,感谢房山区教委和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对会议的成功举办做出的贡献。余教授指出,通过大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全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了解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并根据数据所形成的报告,给予个性化的、精准的、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服务。同时,教育大数据可以促进教育质量改进的关键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协同,使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班主任、教研员、校长以及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者形成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合力。教育大数据还可以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促进现代教育治理形成;教育大数据能够聚焦于教育对象的微观层面,并具有良好的宏观预测视野,其反馈过程更加迅速,甚至可以达到即时反馈。最后,余教授表达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在教育大数据变革教育和创新教育服务方面有更多的思想交流,展示更多的教育创新案例;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有丰富的收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图5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张权处长致辞。张处长强调,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张处长肯定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2018年5月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国家领导人对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面向北京六区开展的双师在线辅导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处长认为,开展基于实践的大数据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必将有力地指导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相信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引领变革作用将日益明显。

 

  

  图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张权处长致辞

 

  接着,五位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当代教育名家何克抗教授在“21世纪以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对各级各类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影响”报告中指出,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四大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深化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区别于传统信息技术推动产生的“数字化校园”,新兴信息技术正在造就“智慧校园”。“大数据”的教育应用,主要在“教与学过程”和“教师培训”两大领域,依赖于“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两大技术的支撑,对于个性化学习和适应性教学具有独特优势,平台建构涉及“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个性化培训计划制订”和“培训评价”等五个环节,可以达到改进教师教学的目的,帮助教师实现“智能决策”、“智能教学”、“智能评价”。“云计算”的教育应用,一是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助力各类教师培训与教研;三是可实施基于“互动反馈系统”的精准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国内以百度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博士为代表,AI的意图识别、知识捕手、AR教学、VR教学等技术,让教育更加接近本质,服务于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国际以英国著名学者史蒂芬·哈格德(Stephen Haggard)为代表,AI 在教育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体现在:课本的个性化定制;帮助语言学习者确定自己最薄弱的词汇及语法;作文自动评价等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以“Cctalk 网络直播”、“学习元”、或其它基于网络的“教与学”平台为代表,各具独特结构与强大功能模块。何教授期望,新时代背景下,各地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倡导四种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数字化校园”、“数字化课堂”尽快向“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转变,实现中国教育梦愿景。

 

  

  图7 何克抗教授作“大数据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以数学学科为例,分享了“大数据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曹教授从“关注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的数学与测评”、“大数据测评实施:数据库的建立”、“学生数学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途径案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提出:基于数学学科能力框架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通过智慧学伴平台过程性汇聚学生能力和素养表现数据;学生通过智慧学伴平台题目和微课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多途径、高效率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学生数据表现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改进、指导学生学习等,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从而进行精准的干预和指导。

 

  

  图8 曹一鸣教授作“大数据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报告

 

  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郭冬红校长从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战略思考与行动、推动区域教育转型的实践探索、推动大数据应用的再思考四个方面,分享了“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发展转型路径探索”。郭校长指出,要将大数据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来谋划,将大数据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来实施,将大数据应用放在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的高度来落实。

 

  

  图9 郭冬红校长作“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发展转型路径探索”报告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李万峰院长以“面向未来 精准研修”为题发表演讲。李院长谈到通州教育新高地建设时指出,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对通州区近两年教育质量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借此论坛,对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新高地建设取得的成果表达了高度认可和深切感谢。接着李院长探讨了“未来教育如何发展”、“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的时代问题,介绍了从三位一体到研修一体、研学共振继续拓展的研修实践方法及成果,并对未未来教育做出了展望。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统筹资源为手段、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图10 李万峰院长作“面向未来 精准研修”报告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丁玉祥副校长作“大数据助力区域精准教研与智能评价——基于数据诊断的精准教研与区域教研工作转型”报告,分析了教研数据的实践价值、精准教研的组织实施和区域教研的工作转型。丁校长指出,教研数据的实践价值在于通过诊断性数据确定教研的逻辑起点;通过反馈性数据,发现教研的薄弱环节;通过形成性数据,寻找教研的阶段成效;并通过常态教研数据面临的缺陷,指出教研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数据分析让教研工作更具智慧;让教研管理从模糊走向精准。接着,丁校长分享了精准教研的组织环节实施中的实践缘起、实践路径、具体策略、南京在中小学开展机遇课标、学习目标、数据诊断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及精准教研创新的实践。

 

  

  图11 丁玉祥副校长作“大数据助力区域精准教研与智能评价——基于数据诊断的精准教研与区域教研工作转型”报告

 

  11月9日下午,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大数据变革教学”现场课、“大数据助力综合素质评价”现场课、“大数据与教研转型”现场课、“大数据与区域治理专题”研讨会分别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二中、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北京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覆盖九大学科的老师,围绕“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推进”主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展示20节现场课。

  本次论坛高朋满座、嘉宾云集。11月9日的论坛通过5个主旨演讲和4个分会场,共话大数据助力教育创新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正在快速变革着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推动教育公平和进步凝心聚力,切实担负其时代赋予的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图12 与会专家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5590、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