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Future Education

北师大教授余胜泉:互联网教育不可能取代学校教育


   “未来学校联盟”在京成立,“互联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上得热议词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就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余胜泉认为未来教育有三个核心关键词,个性化、适应性和选择性。他说,今后的学习不再像现在一样,在学校里按照固定的课程、固定的班级、固定的节奏统一上课。未来的教育是实现个性化的,学校会把网络教育融入其中,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而且未来教育可以精准了解学习者的经济结构、能力结构以及他的情感特征。

   “根据这些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这是今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我们国家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比如现在高考改革是3+X,它实际上增加了个性化选择,今后会越来越多出现课程班,选择性会越来越强。” 余胜泉描绘了心目中的未来教育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社会将对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余胜泉说,“像现在的课程远不如MIT,如果这个老师讲的不好我完全可以不听;我可以在外面拿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比别的更有价值;这样会使得学校服务更多来自社会贡献。现在很多学校,很多教育的供给是由外部供给的,外部提供的可行性比现在更高。”

   随着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增多和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认为互联网教育可以取代学校教育,余胜泉则认为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学校教育。

   他说,“互联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转基因工程”,“互联网+”会对教育的环境、教学、学习、课程、管理、评价、学校组织形态、教师专业发展等主流业务形态产生影响,但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互联网+教育”就是要循序渐进改变学校的运转流程、运转的组织机构,它是学校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因此,余胜泉向互联网企业支招,他说,真正有责任的公司应该想办法打入教育内部,优化教育流程,对它进行改造。真正成功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一定是融入到学校形态的企业,让某些服务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文链接:www.edu.cn/info/xy/xytp/201512/t20151208_1345921.shtml
 
友情链接: 移动学习试验平台:学习元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教委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听课大师     GCCCE 2017     中芬创新学习研究院    

Copyright©2015-1026北京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9707室  邮编:100875电话:010-58805590E-mail:gaojingjian@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