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年会

分论坛3 | 智能时代教师素养提升专题工作坊暨科技部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技术研究项目示范应用专题研讨会举行

7月19日下午,在江苏省九江市外国语学校八里湖校区举行的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4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年会期间,分论坛三聚焦“智能时代教师素养提升”“科技部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技术研究项目示范应用”举行了专题工作坊与研讨会。

专家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坤作了关于“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探索”的主题报告。她表示,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是提升教研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的关键;通过项目推动需求落地、以数据推动教研转型、以业务推动数据汇聚,可以有效实现教研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她强调,智慧教研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是利用专家引领和技术赋能,推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通过定制开发和研磨需求,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三是构建智慧教研体系,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


图 1 周坤作报告.jpg

图 1 周坤作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米桥伟作了“科技部课题示范应用基本模式及路径”主题报告。他指出,项目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旨在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通过“智能测绘与主动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全过程数据支持。他强调,项目面向1000所农村学校的示范应用,旨在探索并验证“师-生-机”三者交互的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此外,他还提到将制定教育薄弱地区的智能化教学技术规范和政策建议,以推动教育的全面进步和均衡发展。


图 2 米桥伟作报告.jpg

图 2 米桥伟作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白若微作了关于“绘画分析法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的专家报告。她表示,绘画分析法是一种全纳型的研究方法,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表达思想与想法的“窗口”。通过绘画分析法,可以探究学习概念、教育环境、教学效果等研究领域与主题。她强调,绘画分析法在提升教师素养和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二是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的建立;三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教师能够发现并解决教育环境中的问题。


图 3 白若微作报告.jpg

图 3 白若微作报告


四川绵阳三台县教育局局长严刚作了关于“‘三课三教一平台’构建数字教育应用新生态”的区域分享报告。他指出,通过“三课三教一平台”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字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他表示,构建数字教育“新蓝图”和“新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通过管理互通、人才互助、课程互研和成果互享,形成数字教育的共生生态。具体表现为:通过网络配置提档优化,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硬件水平提升,增强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自主研发的平台系统,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图 4 严刚作分享.jpg

图 4 严刚作分享


山东省邹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市教体局电教站长刘东波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整体推进平台应用,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通过构建云、网、端一体的发展新范式,优化智慧教学环境,打造智慧教育新基座。项目试点可以引领AI赋能教师成长,深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数据驱动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通过泛在、灵活、智能的数据驱动创新模式,实现分层教学和主题教学。他指出,通过智慧纸笔系统,无感知数据采集赋能AI教室,能够帮助老师进行学情分析,查漏补缺,让教学更精准。


图 5 刘东波作分享.jpg

图 5 刘东波作分享


北京市房山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主任李兆端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智能开道 数字续航——基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3549’区域推进模式实践研究”的主题报告。他提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3549”区域实践模式,实现教学研评管一体化,利用智能平台和学习工具,推动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他特别强调了三个导向: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数据导向,并通过五个维度(教、学、研、评、管)和九种场景(如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实现教育的全方位改革。


图 6 李兆端作分享.jpg

图 6 李兆端作分享


四川省万源县一小未来小学校长徐邦奎在教育会议上作了“智慧引领轻负高效——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平台助力四川万源教师减负与教学质量双提升”的主题报告。他提到,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平台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减轻教师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的使用使得学科教学研究更加得力,教师课堂教学更省力;通过平台的辅助,教学常规管理更加高效,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他强调,平台支撑下的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了“高精尖资源”,使得教师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智能备课和教学设计。


图 7 徐邦奎作分享.jpg

图 7 徐邦奎作分享


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谢云鹏作了关于“新型AI循证教室智慧诊课”的专题指导报告。他指出,AI课堂分析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AI技术,教师能够实时记录和获取课堂管理行为的资料和信息,实现科学、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利用AI数据助力课堂询证,构建多模态数据分析模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随后,他分享了新型AI循证教室智慧诊课具体过程:实现课堂行为的无感采集,提升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视频和音频分析,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结合学业质量分析,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反馈。


图 8 谢云鹏作指导.jpg

图 8 谢云鹏作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汪洋作了关于“科技部示范平台演示指导”的应用指导报告。他借助“智慧教研”平台展示指出,该项目示范平台基于多种机器智能技术,旨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胜任力;通过智能备课支持和在线协同优化,教师能够生成优质教学方案,利用检课中心的多维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功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评估和精准辅助。他表示,评估和辅助过程表现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人机协同和人际协同,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智能检课和群体教研,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反馈和资源推荐。


图 9 汪洋作指导.jpg

图 9 汪洋作指导


科技部项目示范应用主题沙龙

各位专家作完分享报告后,进入主题沙龙环节,主要围绕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能动提升展开研讨。本次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余京蕾主持,共有7位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深入讨论了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农村地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直面了农村与城市教师之间存在的能力差距,并探讨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专家们不仅分析了资源分配不均、教学环境差异等关键因素,还提出了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实时反馈等解决方案。此外,沙龙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包括如何确保技术的有效整合、如何为农村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定制教学策略,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第二个问题提到了智能技术使用风险和规避方法,针对老师们对于智能技术存在的消极态度,专家们探讨了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规避途径,并提出帮助教师消解顾虑,引导教师拥抱智能技术的途径。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研讨,专家们共同寻求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路径,以期实现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和教育公平的推进。


图 10 科技部项目示范应用主题沙龙.jpg

图 10 科技部项目示范应用主题沙龙


图 11 颁奖环节.jpg

图 11 颁奖环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