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是一个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学校课堂中的正式学习,也同时包含家庭、工作、社会中的非正式学习。从90年代逐渐发展后,迅即跃升为国际研究“学习”的热门学科领域。它的宗旨是对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现象进行跨领域的实证调查,并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支持学习发生的环境如何设计”等基本问题。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SCL)是强调如何充分利用技术赋能群体学习的过程与结果(Affordances),以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环境。该子会议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信息科学、认知神经学、教育技术学等多领域的研究问题。本会议欢迎海内外对此领域有兴趣的学者及前线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
注:亦甚欢迎以上所列主题以外的新兴议题
本研讨会只接受论文全文(不论是长、短论文或海报论文)提交,不接受摘要提交。本会议采用「双盲」审稿制度,即在论文作者和论文评审者姓名互不公开的情况下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因此,在论文评审阶段,论文作者提交论文时需将作者信息从文中删除(包括题目、正文部分、及参考文献)。在论文被录取后,最终论文定稿提交时则需显示相关作者信息。
自2020年起,GCCCE的九个子会议将只征集中文论文。因此,投稿本分会的论文,须以中文撰写(长篇八页、短篇四页、海报两页)。中文论文须提供中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以PDF格式上传全文至大会投稿系统: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gccce2023。论文格式请参考 大会论文格式范例[中文]准备论文。请注意所有的英文论文,不分主题,请投往“English Paper Track”。
论文一经接受,至少需有一位作者报名并出席发表论文。
| 马志强 | 江南大学 |
| 涂芸芳 | 天主教辅仁大学 |
| 杨伟鹏 | 香港教育大学 |
| 杨玉芹 | 华中师范大学 |
| 曹 梅 | 南京师范大学 |
| 陈志鸿 | 台中教育大学 |
| 冯诗慧 | 香港大学 |
| 高丹丹 | 华东师范大学 |
| 耿凤基 | 浙江大学 |
| 黄国豪 |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
| 霍玉龙 | 北京大学 |
| 姜 强 | 东北师范大学 |
| 赖秋琳 | 台北教育大学 |
| 李海峰 | 新疆师范大学 |
| 柳晨晨 | 温州大学 |
| 刘哲雨 | 天津师范大学 |
| 罗 恒 | 华中师范大学 |
| 宋 宇 | 华南师范大学 |
| 孙丹儿 | 香港教育大学 |
| 汤凯喻 | 台湾中兴大学 |
| 童玉瑶 | 香港大学 |
| 王 靖 | 江南大学 |
| 王兴华 | 青岛大学 |
| 王妍莉 | 西北民族大学 |
| 伍柏翰 | 台南大学 |
| 夏绿荷 | 勤益科技大学 |
| 余 亮 | 西南大学 |
| 张韶宸 | 元智大学 |
| 张 羽 | 清华大学 |
| 赵国庆 | 北京师范大学 |
| 郑兰琴 | 北京师范大学 |
| 周 筠 | 陕西师范大学 |
| 朱蕙君 | 东吴大学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