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基于开放辅导大数据的深度教学模式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12-29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实施,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教育新模式。各级协调小组深入分析研究线上辅导数据反哺线下教学和教研的策略,支持、鼓励辅导教师结合辅导数据设计、研发符合学生需求的资源,逐步形成线上辅导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线上辅导反哺线下教学的常态化形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提升市级优质资源的高效流转,服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立足教育公益平台积极展开课题引领的深度应用实践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区分院教师培训中心即北京市中学生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石景山区区级协调小组办公室依托“基于北京市中学生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平台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研究”“基于开放型在线辅导大数据分析初中校精准教研案例研究”“基于开放型在线辅导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微课开发研究”课题积极推动石景山区“双减”工作的落实和深入如图1。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和反馈,推动和指导石景山区初中校进行精准教学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精准掌握学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师反思总结,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图1 石景山区依托大数据平台课题实施框架

 

  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教师多角色深度参与

  课题组覆盖石景山区12所学校,包含共计27位学科组长、5位学科教师,共计8个课题教研组。教研组每月1-2次校内研讨会,每个学校每学期进行1次教研活动展示,由教研组(学科组)自己自定义活动形式如研究课、微课、说课、案例汇报、教研组(学科组)教研活动展示等。学科教师基于开放辅导展开校内研究课和微课,鼓励学生参与平台的个性化学习和辅导。教研组研讨内容围绕学生学习困难点分析、利用大数据平台智能测评和线上辅导大数据反馈进行精准教研教研、基于平台数据分析进行系列微课的研制,提供学生课后服务和个性化学业指导深度推进。

  基于大数据平台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

  作为智慧教育与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典型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是石景山区智慧教育规模化进阶的直接驱动力。课题组老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开放辅导和智慧学伴平台的技术的优势,着力打造“课前测评+微课导学、课中互动探究、课后个性辅导”的智能、高效智慧课堂。

  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教师张晓丹的公开课为例。在课前老师结合学生在开放辅导平台提问的高频知识点聚焦到“遗传变异”如图2,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精准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学伴平台组织前测,根据测评结果发现学生在“该核心概念B2-2运用遗传规律,推测决定某性状的基因组成(微观)”指标下错误率较高如图3,进一步根据智慧学伴平台“精准教学模块-教学目标”精准聚焦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教师徐捷的《如何推测生物的基因组成》微课推送给同学们做好预习如图4。

 

  

  图2 基于开放辅导高频知识点确定主题   

   

  

  图3 基于智慧学伴前测聚焦教学目标

 

  

  图4 基于智慧学伴微课进行课前导学

 

  在课中,老师细化问题链,系统设计基础性的材料分析及题目检测、真实的活动、开放与可拓展问题与提示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支架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式深度学习,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延伸,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素养。

 

  

  图5  学科能力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平台

 

  在课后,老师建议学生通过开放辅导“一对一”连线老师,通过“问答”检索自己的学科薄弱点,通过“AI学”精准对标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知识巩固。引导根据个体情况开展“因材施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在线学习。同时老师通过后测跟踪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精准推送学习微课资源,该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图5。

  深度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让学生在对知识形成理解深刻的基础上深度体验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得教师的教学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再到知识创生的教学范式转变,开放辅导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教师资源、学习资源;其运行环境为智慧学伴教育大数据平台,内嵌了学科能力指标体系,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跟踪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为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提供服务与支架,实现学生学习情况的可视化以及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精准化,促进教师教学范式变革。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