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生莅临中心指导工作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3
为寻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结合的切合点、推动教育变革的实践不断发展,为吸取各个方面教育改革经验, 2017年6月9日上午在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西一会议室召开了互联网+教育变革专家咨询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季明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副主任,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刘荣青副局长,宁夏师范大学副校长钟正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博士、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副教授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针对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破解教育技术难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教育技术学科前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
会议开始,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介绍本次会议背景,在北京市教育深综改牵引下北京师范大学做出一系列努力,成立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及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结合了教育技术与产业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从下到上的通过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创新。陈丽副校长提出就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来看,技术必须和体制机制的改革配合好才能真正的推动教育改革。我们将更加谨慎并大胆的进行教育改革创造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生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生首先介绍了专家委员会委员,表明此次专家来访是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实践、信息技术和教育体制结合,改革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作为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的引领者郝克明先生对北京师范大学为北京教育深综改做出的努力给予赞扬,高度肯定北京师范大学就互联网+时代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所做出一系列成绩。同时对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发展方向抱有期望。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介绍中心主要负责的项目和工作。中心核心任务是面向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师生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研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目前成功研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掌握了学习者能力模型、学习数据分析模型、学科知识本体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主观题自动测评、问题解决能力测评、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教育体系等未来教育的相关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组成中芬学习创新研究院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了2030未来学校、人工智能教师等国际合作项目。
专家组认真听取报告
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老师
随后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老师就“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进行汇报。李老师以项目如何支撑学生精准测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学校基于数据开展管理,支持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工作做了详细汇报,并从大数据促进区域全面改革层面做了反思,给与会者带来了应用层面的启示。
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博士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博士就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双师服务)试点工作进行了汇报。在对双师服务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基础上,介绍了双师服务在通州试点的实施过程,并结合双师服务的应用数据、效果反馈数据总结了双师的作用、意义及其在社会的影响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副主任参与双师服务演示互动
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刘荣青副局长
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刘荣青副局长就“习”本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汇报。认为我国一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课堂的应试状态。“教的统一”和“学的个性” 存在撕裂和对立现象,只有“习”能够结合二者。通过信息技术“习得”使教师“教”的统一化的“生产性”和学生“学”的个性化的“生长性”相融合完成目标达成和轮回的意义即生成。生成性在尊重生长性(成长性)自然属性的前提下促进人的发展,是未来课堂发展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副教授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副教授就继续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进行汇报。主要内容有基于数据的在线教育的质量监测与管理,远程教育研究与大数据技术共同促进系统重构,智慧线的研究与实践等。
随后在余胜泉教授的陪同下,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智慧学习研究院,黄荣怀教授团队展示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