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第四届“互联网+教育”之学生全面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 "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高频词。"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对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教育主流业务产生系统性的变革影响,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式也将被颠覆。近日,第四届“互联网+教育之学生全面发展”论坛在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高中部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承办,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教育行业解决方案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协办。论坛主要活动包括“互联网+教育”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主旨演讲;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深度解读新课标新教材;基于大数据的中高考选科选考热点研讨;和“互联网+教育”创新课堂现场观摩。论坛共邀嘉宾近百名,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企业、媒体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

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王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于华章,山东昌乐一中副校长张福涛,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崔伟博士等先后作主旨报告。中国移动“和教育”直播平台、创先泰克教育云高清直播平台和中国教育报直播平台对本届论坛进行视频直播,吸引近万余人在线观看专家报告,并在直播平台上参与评论互动。

图1 大会现场

图2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葆萍主持会议

2017年12月1日上午,论坛举行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葆萍老师主持,首先通州区教委主任申健致开幕词,申健主任表示在全党全国开展深入贯彻和践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通州区教委联合举办这次全国第四届“互联网+教育之学生全面发展论坛”,就对于推动通州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很有意义。论坛将突出展现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如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期待此次活动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火花,为通州教育的未来提供新的思路。

图3 通州区教委主任申健

之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部陈海东主任致辞,指出连续四年参加这样的盛会,突出的感受是论坛的主题更加深入和不断聚焦,同时也提升了“互联网+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影响力。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互联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能有效地解决或者化解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一个重要使命。

 

图4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部陈海东主任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整个互联网变革社会的基本规律首先是硬件环境和效益的提升,其次是社会规则的改变,第三是我们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教育领域里面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未来十年的信息化,我们要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打造新的业务形态,新的业务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新的学习形态、学习方式,打造新的教育信息生态。这次“互联网+教育发展论坛”主题就是“互联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不仅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新的教育业务的产生。余胜泉教授表示,近两年在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通州区教委的支持下,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在通州启动了“互联网+促进通州教育全面改革的项目”,并启动了双师服务的相关工作,这些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我们日常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把通州区打造成为北京市教育的新高地。

  

图5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

之后论坛进行第二部分主旨演讲,首先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发表题为“互联网+时代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的主旨演讲,王秀东主任首先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概况,之后以“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项目”为例,从项目实施的六个方面展现了“互联网+”对教与学各个方面的变革。最后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数字原住民”两方面提出了思考,即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人工智能实现育人模式的改变,将所有的改变起于学生、止于学生。

 

图6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以“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为题作主旨演讲,郑国民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一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当中应该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评价到底应该考什么?郑国民教授以语文、数学、历史等不同学科的试题为例解释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并提出希望未来的考试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综合性的、完整的,带有浓厚的现实性色彩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

图7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通过远程视频为大家带来 “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主题演讲,赵勇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正在经历变革。一方面,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主动参与,从传统的只关心知识掌握与认知能力,转变为关注发展学生全面的人格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兴起重新定义了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才能,新的核心素养及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那些机器做不到的能力,比如说发现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图8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董奇

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董奇作题为“脑科学与未来教育”的主旨演讲,董奇校长通过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未来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战略制高点。同时人类已经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呼唤更加多元、开放、灵活、终身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以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制定的2030未来教育计划为例,强调学生关键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且指出“互联网+”学习效果的真正实现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董奇校长通过鲜活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大脑加工信息的规律,强调未来的教育要提高质量,就要真正理解学生读懂学生,理解学生的大脑、读懂学生的大脑,这也是教师专业化非常重要的内容。但遗憾的是,脑科学近十几年的巨大进展并未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足够的反响,所以当前应当加强关于学生学习、脑发育、脑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图9 山东昌乐一中副校长张福涛

山东昌乐一中副校长张福涛作“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生差异化学习策略研究”,张校长首先介绍了昌乐一中的办学规模以及实施反转课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打造学校自己的翻转课堂团队、进一步优化讲评课、完善微课的内容与设计等方式探索了实施路径。最后张校长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变革,有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富人思维是相信、接纳、了解、使用、改进和发展,穷人思维是怀疑、等待、拒绝、质疑、反对和批判。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态度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经过主旨演讲的各位专家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与畅想之后,1号下午,主办方分别在通州区河中学高中部、初中部、育才学校通州分校、通州六中、张家湾中心小学、潞河中学附属学校、芙蓉小学共7所学校设置了分会场,各分会场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观摩、研讨。公开课、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各位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且通过各位专家的点评,研讨,共同更好地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落地。

图10 各分会场活动掠影

 

图11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主持会议

2号上午,论坛进行了第二部分主旨演讲,由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庆主持。首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王磊教授发表题为“大数据支撑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王磊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多元的研究背景,之后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不同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进阶以及相关案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在通州一年的实践,学生素养的测量和提升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图12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王磊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教授作“游戏化学习与学生发展”演讲,首先通过生动的案例、教材的编写、学习科学的定义与起源解释了如何让学习更加科学,之后通过游戏化思维和内涵以及游戏精神的介绍阐释了如何通过游戏让学习更快乐、更加有效。

图13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教授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崔伟博士分享了“优势增强理念下的学生选考探索”,主旨演讲包括选考的背景与意义、学生选考现状分析、相关建议以及目前开展的工作三个方面。首先分析了我国的招生制度改革的变迁,并且通过上海和北京的选考数据分析了当前的选考政策,选科影响的因素,以及理工科选考比例的分析。中高考改革在考试制度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影响学生选考的因素中应该增强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比重,减少政策和学校的影响。中心正在进行学生成长发展推荐系统的研究,希望平衡国家的人才需求和个人的成长意愿。

图14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崔伟博士

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于华章带来题为“好习惯电子银行助力学生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演讲,从必要性、紧迫性、前瞻性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意义,小习惯成就大未来。抓养成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提升发展的需要,更是家长的现实需求。“互联网+”得以使孩子们通过电子银行的形式,逐步养成好习惯。

图15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于华章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的主旨演讲,从1956年人工智能的诞生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突飞猛进的进展,IBM的Watson机器人和谷歌的AlphaGo正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并且在不久的未来可能出现超人工智能。之后余胜泉教授以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人工智能教师为例讲解人工智能如何做到学习障碍诊断,综合心理素质测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体质健康的监测、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基于个人知识的地图精准推荐学习资源等,为大家介绍了中心当前在“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研究与相关项目。最后余胜泉教授表示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使用科技的教师去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充分发挥机器与人类不同的优势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图16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

最后房山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周靖合表示通过“大数据助力房山区教育质量改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平台意识和学生的互联网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全区的深综改的意识,对房山区的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2018年相聚房山区,继续“互联网+教育”的探索。

图17房山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周靖合 

本次论坛于2号中午圆满落幕,专家多个方面诠释了"互联网+教育"探索的经验,预测"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趋势,呼吁人们关注教育变革对现有教育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挑战,从而准确地理解"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正确把握 “互联网+教育”与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共促未来教育的发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