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防疫期间 网络教学重在“趣”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06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高满生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对网络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学情做了分析。接着针对这一特殊时期,对网络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网络教学重在“趣”。然后就如何做到“趣”从四各方面进行证明:一是技术上求“提升”,二是目的上求“立德”,三是内容上求“拓展”,四是评价上求“激励”。

  【关键词】   防疫    网络教学   趣

  2020,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们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彻底打乱。学生们延迟开学,不能来校上课,实行“停课不停学”。学校的教学一直是教师的线下教学,肉身陪伴,现在却只能隔空相望,很多人都是被迫开始了线上教学,网络教学一下子全面铺开。网络教学其实10多年前,就有人在呼吁,然而,举步维艰。因为很多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陌生,很多人抵触,甚至排斥。然而,这场疫情,让很多人既始料未及。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原来在学校,与教师面对面。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零距离督促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发现问题会比较及时,辅导也可以面对面,可是现在学生在家,教师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弄不好,就是你喝你的酒,我啃我的馍。

  这次网络教学的背景是特殊的。首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为了防疫,学生们必须居家,不能出门。平时,学生是渴望放假,但此时的学生居家心理是紧崩的、恐慌的,特别是中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阶段,更是雪上加霜,容易出现烦躁、暴怒、情绪失控等状况。第二,学生远离老师,完全是一种自主的,甚至是自由的生活状态。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驱力其实还是欠缺的。而学生分散在每个家庭,教师靠狠、靠压,显然是行不通的。靠加大作业量,靠每天打卡,也是没有太多效果的。第三,过去,家长对孩子的电脑、手机视若魔鬼,严格管控,避之不及。然而,现在因为网络学习的需要,都必须放开使用权,而且大部分家长因为要上班工作,不能全方位全流程的管控,家长担心如果学生运用电脑、手机去玩游戏,唤醒了游戏瘾,过去的努力,前功尽弃,此时的家长也是担忧的、焦虑的。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与家庭发生矛盾,也容易导致家庭对学校产生埋怨,甚至会迁怒社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网络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乎家庭的和谐,甚至还关乎社会的稳定。

  在这样的形势下进行网络教学,要在“趣“字上下功夫,用有趣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一、技术上求“提升”

      六年前,刚来西山学校,我在信息技术方面,就是一个文盲。而当时的西山学校就已经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领先全国了。学校率先开展了“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的改革探索。我看到师生们用iPad进行青蛙的解剖实习,用iBook编成优美的作文集,用电脑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我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发现了桃花源一样惊异、羡慕。还记得一位学校领导在开大会时说:65年以前的人在未来社会将死无葬身之地。这句话深深地刺激着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就正好是65年出生的。这话虽然太绝对,也带点感情色彩,但是当我对号入座时,触动还是非常大的。是呀,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是社会的主流了,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而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方式来教当今信息时代的孩子,怎么行呢?会被时代潮流给淘汰的。这三尺讲台都无法站稳,不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吗?

  于是,我就从拼音打字学起,从做简单的PPT学起,2015年学校正好从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开始,全面推开“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我就欣然地融入到这样一个潮流中去,从零开始,学习各种学习平台的操作使用,尝试寻找适合我们语文教学的各种技术工具.:Padlet、MindNode pro、iBook、云盘……

  根据我教学多年的经验,传统的语文课程中,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关注到全体学生,很难实现及时评价,很难逻辑清晰的讲解清楚的地方,我就尝试有机的引进数字化学习平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就可以清楚逐层展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见图1)

 

  图1

 

  还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四部曲:读通、读懂、读精、读活。如下图2。

 

  图2

 

  学生根据这样的方法,结合课文,自己做出具体的思维导图上传我的云盘。

 

  图3

 

  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我所任教的初三学生中考成绩均获得优异成绩。仅2019届25个学生,中考(满分100分),1人99分,2人98分1人97分,4人96分。

  后来我们还找到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像UMU学习平台。对我们语文学习很实用,教师可以发起问卷调查、问题讨论、作业上传等。

  例如,我在教《春》课文前,发起了有关“春”的古诗理解的问卷调查:

 

  图4

 

  学生可以通过图4中的二维码、数字码、网址等三种方式加入,在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直观看到已经完成的人数,答题的时间等等。(如图5)

 

  图5

 

  图5就是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对参与人数、正确率、错误率一目了然。

  再如,我在上《论语》中的“孝”文化这堂课时,在课堂上我发起问题讨论,课前创设自己的课程:(如图6)

 

  图6

 

  学生进入我的课程中进行讨论(如图7)

 

  图7

 

  学生所有的讨论在规定时间里都可以上传到UMU学习平台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指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一个不少”,“不留死角”的全覆盖。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

  网络教学的所有学习平台,既可以在实体课堂上运用,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网络覆盖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实施师生的教学互动。在过去的重度雾霾天气,停课不停学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就是这样过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不懂就问。遇到不懂问题就耐心向年轻专家老师求教。就像明代大儒宋濂那样“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但我幸运地是,我的老师们都非常的耐心给我手把手的指导,从而让我实现了弯道超车。2016年我在海淀区初二语文教研会上做了《当互联网爱上语文……》的经验分享,一石激起千层浪,区教研员对此兴趣浓厚,一定要带领全区教师来我校学习。

  过去几年的网络教学,学校一直在探索、在完善,总之,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此过程中,西山教师积淀了深厚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们对网络学习早已经习以为常,应付自如。但过去的“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毕竟在校园内,而现在却居家学习。教师要成为“主播”,学生要隔空学习。我们学校又超前思考,春节前,就在众多的直播平台中,选择了“好未来”学习平台,作为教师网络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是,因为,教师不得集中,这个全新的教学平台如何使用,无法面对面进行培训,学校就编写了《“好未来直播平台”使用教程》PPT,还录制了视频。形象直观的一步一步的教,由于师生们有了过去信息技术的基础,所以,很快掌握了使用技术。全校近千名师生,在2月17日进行网络教学时,没有一个因为技术问题卡壳的。

  刚开始上课,我对“好未来”的直播平台还有一些生疏,使用的不够流畅,有些简单的按钮不知道使用。例如,在桌面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没注意,窗口打开后,就无法再能翻看我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现在,逐步进入状态。直播平台有它的优点:一是网络教学由于电脑屏就是黑板,所以教学用PPT上面的字不用那么大,容量可以大一点;二是平台上的黑板,是比较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师可运用白板上提供的工具,在上面勾画圈点、涂改,更容易及时抓住关键信息,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三是音频、视频可以随时播放。四是网络教学与班级授课的差别,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带讲稿的;而班级授课教师必学脱稿。因而,上课可以用讲稿,减轻了教师课前备教案的压力。

  现在学生网络学习如鱼得水,怡然自乐。教师网络教学,也渐入佳境,驾驭自如。

 

  二、目标上求“立德”

  平时的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在教师的脑海里扎了根。而如今的防疫时期,教师更要加强立德树人的教育。立德树人,不是班主任的一人的事,更不是思品老师的专利,它应该渗透在每一个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而学科育人更能起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更加喜爱。

  开学第一天,我没有跟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而是花十分钟时间,跟学生分享了这场疫情的严峻性。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把目光放远到关注国家的命运上来,国家母亲病了,她在艰难的抗争当中,我们是她的孩子,每个人都在其中。把国家的命运与学生的命运紧紧相连。把民族的危亡,国家的兴衰与学生的个人的安危紧紧相连,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启发他们,虽然是中学生,是小不点,但是同样应该有责任,勇担当,懂得居家学习,也是为国分忧。

  语文就是一门“文以载道”的语言类学科,是我们的母语。更应承担学生的“立德”职能。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教育,学生更有兴趣听,更容易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德。

  我讲柳宗元生平时,讲到柳宗元第二次被贬时,有这样一个故事:柳宗元被贬到广西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到亳州(现在的贵州遵义)刺史。当时的贵州遵义只有3000人,蛮荒之地,土地贫瘠,老百姓十分贫穷,另外,道路崎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禹锡家中有8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料,如果老母病危,插翅也难立刻飞到家。而柳宗元被贬的柳州有人口7000多,毕竟经济好一点,离刘禹锡家近一点,路途平坦一点。柳宗元立刻写信朝廷,请求把自己的柳州与刘禹锡互换,柳宗元在走一步险棋,一个戴罪之人,居然还对朝廷指手画脚,弄不好会引来杀身之祸。但幸亏朝中有人在其中周旋,朝廷才没有责怪,并做了一个折中方案。柳宗元还在柳州,把刘禹锡调至广东连州做刺史。

  一个人倒霉了,落难了,还能够处处替他人着想,而且冒生命危险,为他人请命,舍己为人。这是何等高贵气节。灾难就是试金石、照妖镜。危难之中,人的灵魂才会暴露无疑。

  我不落声色的的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把抗疫的感人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在全国新冠肺炎肆虐之时,正是春节期间,也正是举家团圆之时,许多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放弃春节假日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回到防疫一线。像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等数万名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他们发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在防护服上书写“精忠报国”“人间大爱”等激奋人心的字眼,宣示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爱担当,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义气概,投身到这场没有战火硝烟、没有枪林弹雨,却有直面病毒肆虐的生死考验的、疫情最为严重的、有人避之不及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用自己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用火热的青春践行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用自己微弱的身躯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防火墙。在民族危难之时,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舍我其谁,勇于担当,赤胆忠心、为国奉献。可是也有人面对疫情,本就应该站在防疫一线的,却临阵脱逃了。湖南张家界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止科科长李某,在这关键时刻,本该冲锋在前,指挥防疫,然而却擅离职守、临阵脱逃,携家人到泰国躲避疫情。在这危难时刻,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就会一目了然。这些签名和签字,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大爱担当。

  学生们对英雄的医务工作者肃然起敬,他们敬佩爱戴战“疫”英雄,懂得英雄其实就是平凡人的敢于担当,不畏牺牲,默默地决心学习这些英雄的高贵品德;同时也在鄙视那些胆小如鼠、临阵脱逃、甚至在危难时刻,发国难财的可耻行径。这些事实,让我的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我还跟同学们讲了这样一则报道:《钻石公主号是一面照妖镜》“钻石公主”号是母港是横滨,但这艘船的船籍是百慕大(英国海外领地),船长是英国人,隶属于美国嘉年华集团就这么一条邮轮阴差阳错牵扯英美日三国的关系。1月20日,这艘邮轮在即将打倒日本横滨时,偏偏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麻烦。

  可是这三个国家相互推诿,踢皮球,谁都不愿承担这个烫手的山芋。置自己国民生命安危于不顾,让他们的国民困在这艘邮轮上近一个月,任凭可怕的病毒在这艘邮轮上肆虐,最后,造成很多游客感染了新冠肺炎。

  这鲜活的案例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标榜的所谓“民主的灯塔”、“自由的象征”,其实都是虚伪的画皮,西方国家看中的是他们的“商业利益”,至于普通公民的死活,他们是不大在意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还给学生们讲一个不为舆论所知的案例。

  1月25日凌晨,同样隶属于美国嘉年华集团旗下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停靠天津港,这艘超级豪华的“海上皇宫”载有4800人,比钻石公主号还多1000人,当时正值武汉疫情爆发,这艘邮轮会经历钻石公主号一样的噩梦吗?

  没有!因为它是停靠在中国。天津方面在24日就提前部署检疫措施,邮轮一靠岸,工作人员立刻登船检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天津港还动用了直升机送递检测样本,能省一秒就省一秒——因为每耽搁1秒钟,船上的乘客就多一分被感染的风险。

  从凌晨5点一直干到晚上11点左右结束,18个小时完成4800人检疫工作,一共筛查出17名发热疑似患者,然后对疑似患者与密切接触者提供酒店食宿单独隔离观察。

  一天之内,“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4800名游客就完成检疫、登岸、隔离所有工作。一切井然有序,波澜不惊。

  学生们通过比较,不难看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们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时代而幸运、自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迅速调动起来。

  这堂课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这样的课,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又会有谁不爱听呢?

 

  三、内容上求“拓展”

      语文网络教学,比班级授课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讲座的成分多一点。这样,教师可以用一个”点“带出一个“面”,例如,我们学习《诗经》里的《关雎》《蒹葭》《子衿》这三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介绍《诗经》的形成、《诗经》的组成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讲起,然后,我们再讲到《论语》中提到《诗经》的相关内容,比如《论语》中有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中有对《关雎》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然后,我们再讲雎鸠鸟的特性: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由此让学生发散出去,还有哪些鸟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会说到鸳鸯、比翼鸟、黄鹂鸟、大雁,每说到一种鸟,我都要让学生说出一个关于这种鸟的古诗句。例如“鸳鸯”学生就会答唐·李远《咏鸳鸯》“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比翼鸟”有学生就会答白居易《长恨歌》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黄鹂”有学生很快就想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提到“大雁”,有学生就会背诵《摸鱼儿  雁丘词》“问世间情问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然后我就趁势把元好问写这首词的背景故事将给学生听。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其实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了许多的古诗,同时,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给他们留下的影响也许这一生都不会忘记。听完课后,学生纷纷给我发来掌声的表情,有个同学连续发了10个。有的家长也参与听课,听完后,给我微信:“我刚刚跟着孩子听您将美丽的爱情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语文是我最敬重的!因为语文不仅视角语言文学,还主要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还有三观等等,太重要了!”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老师进行充分的备课。首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有时候,还要去听“喜马拉雅”,把所有有价值的内容,搜集到自己的笔记本中。然后根据自己的上课的逻辑需要,进行去粗取精,重新编辑,再用口头语言进行润色,形成自己的讲稿。讲稿做好后,要根据讲稿做PPT,没有PPT,讲稿再好,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因为有的古诗句不展示出来,学生就没有直观感受,甚至不懂,你就会像鲁讯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偓》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尽管先生课上得如此的精彩,学生却在下面开小差,偷偷地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PPT还要设计动画,动画设计后,教师还要反复练习,一定要恰到好处,播放要不早不晚,及时展示一些关键信息,这样才会激发兴趣,引人入胜,全神贯注。讲高写完后,教师要反复阅读,达到声情并茂,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在网络上课堂上,学生就会自觉地,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的节奏,切不可照本宣科。这些都需要花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有时为了核查一个讲稿的细节,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例如,我要讲刘禹锡的第一次被贬。我就要查阅他第一次被贬,到了哪些地方、时间先后、在不同的地方所任的官职等等,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有资料说他在和县任通判时,写《陋室铭》。但据史料记载,在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那么,问题来了,刘禹锡是唐代的,怎么会有“通判”之说呢?于是我又去检索它的真伪,得知“通判”一词,其实很早就有,到了唐代,指“副贰之官”,是佐职的泛称,即所谓“通判之官”是也【1】。这才搞明白。

  其实花这么长时间,可能在课堂上就根本用不到,但是我觉得这个时间花费是值得的。因为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

  网络教学马虎不得,看上去无人督查,教师可以自由发挥。其实,网络课堂不仅有一个班的学生在听,还有孩子身边的家长在听,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录音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是有摄像的,你的每一堂课都有上百人在监督,不止一次的被回放,所以,你说的每一句话、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神态都算数。一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随心所欲。我们一定把每一节网络课上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精彩呈现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拍案叫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觉得还要利用延迟开学这个机会,来弥补学生在过去学习上的不足。例如,名著阅读。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傅雷家书》《昆虫记》,平时的教学任务紧,学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的机会不多,学生大多是走蜻蜓点水,印象不深。我们这时候,可以拿出几个课时,对这两部名著做一些梳理。还有上学期,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饮酒》、杜甫的《春望》、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柳宗元的《黔之驴》等,以前,在教学时,虽然对古诗内容赏析了,但是因为课时的原因,作者介绍均是一带而过,而这些作者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大家,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一生有所了解,这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所以,网络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拿出几个课时做一些拓展讲解。并且结合初中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进行赏析,知人论世,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四、评价上求“激励”

  评价是课程的一部分。网络教学一定离不开评价。没有评价,网络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也没有生命力。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但是,由于疫情,面对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长期居家,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让网络学习成为孩子们向往之所,成为家庭和谐之溶剂?我们一定要在网络课堂上下功夫,让课堂成为学生们的乐园。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网络教学只有让孩子们动起来,参与进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才有兴趣,课堂学习才高效。我们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和方法上,要求创新。

  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不好,就看教师课堂的设计科不科学。有人戏称,网络教学,教师就是主播。诚然,网络教学讲座的成分会比班级授课要多一些,很容易上成主播式课。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这样的课,学生置身事外,不参与,他们肯定不喜欢。所以,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角色定位在“主播”上,要设计生动多样互动的活动和利于学生互动的问题,充分利用“讨论区”和连麦功能进行互动交流。例如,我在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的字词翻译时,让学生在讨论区抢答,学生互动踊跃。下课后,我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对学生有效互动数据进行统计,全班37名同学,在40分钟一堂课上,学生参与互动达到929次,最多的同学达到48次,有13名同学达到40次,有7名同学达到30次以上。但也有7名同学不足10次。

  在统计中,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1.有同学假学习,这些同学上课时,准时进了教室,但是心不在焉或是去干别的事情了。因为,这些同学刚上课时回答了两个问题,以后一直到下课,一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平时互动很积极,而且,互动的问题比较容易,如果他们在听课,应该有更好的表现。2.有同学不能一以贯之的集中注意力,有一段时间,发言特别的密集,有一段时间就特别的稀少,而且这一现象往往出现在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身上。3.有同学反应慢,动作又不敏捷。一个问题提出来,刚想回答,人家早就回答了,而且又出现了下一个问题,当他刚要回答时,这个问题又过了,总是跟不上节奏,所以索性就做一个旁观者,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学习比较勤奋,但成绩不太理想的一群人。4.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虽在听课,不愿互动,做旁观者。

  这样的评价数据有了,如何用?这就是艺术了。我将这些数据互动在30以上的同学在下一堂课上点名表扬,后面的数据涉及的相关同学一律不点名。这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学生。一些学生感到在老师的课上,不仅要全程参与,还要全身心参与,下面的课,几乎没有开小差的了。

  当然,我们也要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学生在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名著后,我出了一道探究性学习的专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保尔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原因探究。有同学运用了思维导图,把他的研究思路展示出来,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如图8,学生庞尚舞同学的研究成果)

 

  图8

 

  有的同学用论文形式把他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我就把优秀的作品评比出来,让学生传阅学习,总之,只表扬,不批评,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

  防疫期间,评价要注意几点:1.重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的评价,把学生参与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学生家长的访谈、学生问卷、教师课堂参与度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轻学习成果、成绩考查的评价。2.作业重课堂效果的评价。语文学科的网络教学也要在课内完成作业,尽量不要布置课后作业,轻课后作业评价。不得把完成课后作业情况作为硬指标进行拉网式评价。更不能对课后作业进行日日清,段段清检查。不得布置家长督促检查评价学生作业,甚至让学生家长每天打卡汇报学习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3.重鼓励性评价。用优秀促落后,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班级学科学风的形成。轻批评性评价。不得将整体的评价的结果,特别是将评价结果比较差的学生公布到微信群或在家长。这样,很容易引发家长与孩子的矛盾,矛盾激化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所以,在防疫期间,网络教学,教师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可能会事半功倍。这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当下的一项政治任务。

 

      【参考文献】[1]《唐代“通判之官”释义》薛璞喆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李慧 陕西榆林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高满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中教师。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