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研究”子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变革育人方式,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验,强化实践性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学科育人,重组课程内容,探索与素养目标和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所谓学科实践,指的是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机制创新,指导、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教学评价牵引行动、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几项重点任务。项目式学习以真实情境为基础,以现实问题和真实任务为驱动,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与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机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符合新课标要求,契合双减政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落实学科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是北京市政府支持建设的首批高精尖中心之一,是以教育科技创新为核心方向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面向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大实践需求,高精尖中心汇聚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学科教育领域专家,发挥既有学科和专家团队优势,深入探索新课标下的学科课程实践,创新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并通过持续实践和改进,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平台、工具、资源、学科实践质量提升的教学教研系列解决方案,并在全国重点区域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实践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

本研究将以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为支撑,基于前沿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及大数据技术,以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为导向,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研全方位优势和优质智力资源,推进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科实践活动开展,解决在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和挑战,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育人的目标,现发布高精尖中心子课题申请指南。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