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研究”子课题

1.聚焦课改,推动新课标真实落地

新的课改方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课堂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引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变革,推动新课改真实落地。

2.素养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核心素养是每门学科中最基础的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基石。坚持核心素养导向不仅关注到了学科的视角和思想方法,而且关注到跨学科的关联和学科在真实世界中更为宽泛的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特色,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对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进行了重新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指导教学评价,最终,在素养导向的学习体系中,引领每一名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3.深度教研,提高教师高级教学能力

面向与胜任未来教育需要关注和发展教师的核心素养及高级教学能力,教师除了承载人才培养的使命,更担负着教育教学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开发学科实践活动案例,本身也是教师专业自主实践的良好契机。教师不仅要弄清本学科的内在逻辑,还要将学生、学科与社会实践议题有机融合,形成更加富有生命色彩和真实生活价值的理解;开发跨学科主题的实践活动,也会催生不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教研,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意向、认知、应用以及技术应用能力,让面向未来的教师由教学型逐渐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让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真正成为有密切学术业务合作的教师团队。

4.强化学科实践,开展项目式学习

各学科的新课标在“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中都提出了大量的实践性活动的要求。学科实践不仅要去 “做”,不仅包含技能,也包含着“学”,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反思。同时,义务教育新课程致力于改变零散学习、单科割裂学习的样态,促进学生学习的跨学科综合学科实践。项目式学习作为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很好的关注到了“做”和“学”的关系,通过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提出问题,深度参与探究,通过对核心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思维与学科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