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团队赴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开展第二轮课题研究交流

 

  为持续推进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核心素养发展研究”课题的开展,促进中心关于学生协作问题解决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地,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2021年1月8日上午,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崔京菁博士、吴斓博士和刘阳老师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政治学科姚鸿韦老师、郭鸿玮老师以及语文学科王剑老师就其子课题研究开展了第二轮课题研究交流。

  首先,姚鸿韦老师和王剑老师共同展示了《弘扬劳动精神 致敬劳动模范》的学科融合课,高精尖中心各位老师与课题组其余老师一同随班听课。姚老师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交流了三位劳模的事迹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劳模故事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劳动者会被选为劳模,用一个关键词描述劳模事迹,以及从劳模身上学习到的精神。王老师在总结劳模事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劳模写颁奖词,通过描述具体要求和范文,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听课结束后,崔博士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无论从主题、形式都非常新颖,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探究价值,尤其对于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就课程的设计、课题的研究规划以及预期成果产出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提出需要在三个方面重点关注,包括学习材料、教师问题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科融合。

 

  

  图1 崔博士和吴博士观摩学科融合课

 

  

  图2 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团队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老师们进行研讨

 

  随后,吴斓博士介绍了PSAA平台如何支持学科融合课的开展,以及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子课题研究小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针对预期的可视化呈现效果达成了初步一致。

  

  

  图3 吴博士向老师们介绍思维可视化效果

 

  最后,双方就课题实施的具体研究计划与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了讨论,详细规划了期末和寒假期间师生线上活动的主题和形式。

  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就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达成高度共识,基于中心研发产品,如智慧学伴,PSAA平台等如何支撑新型课的开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等教学实践领域中迈出有力一步,加快推动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步伐。后续将继续紧密推进相关研究,支持学科融合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探索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实施路径。

  

  

  供稿:学习科学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