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组赴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开展课题指导工作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30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的发展,2020年9月22日-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吴娟副教授的带领下,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李梦老师、杨洋老师与研究所的杨东芳老师、翟芸老师一行人共同赴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开展课题指导工作。

  本次课题指导重点在于落实211课堂和精加略课堂的常规化,共听评了十一节推门课、七节集体研讨课,课题组人员在听评课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转变和贯彻理念并应用于实践。

  一、常规听评课活动——低年级语文课

  22日上午,李梦老师、翟芸老师听评了一年级的《i u ü》,杨洋老师、杨东芳老师听评了一年级的《语文园地(一)》两节推门课,在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

 

   

  图1娄在玉老师执教《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图2翟中秀老师执教《i u ü》第一课时

 

  22日上午和下午,课题组成员与参与课题的老师们共同听评了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中的五节课,并在听课后与老师们展开了集体研讨。

 

   

  图3 王靖榕老师执教《一封信》第二课时          图4卢凤婧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图5 徐立萍老师执教《松鼠》第二课时           图6 刘艳老师执教《麻雀》第二课时

 

   

图7 杨满彦老师执教《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图8 赛课活动集体研讨

 

  23日李梦、杨东芳老师听评了一年级的《i u ü》、二年级的《曹冲称象》,杨洋、翟芸老师听评了另外两节相同内容的课程,课题组成员在课后均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改进建议。

 

   

  图9 万友艳老师执教《i u ü》第一课时         图10 欧阳以睿老师执教《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图11 朱梅琼老师执教《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图12 张倩老师执教《i u ü》第一课时

 

  24日上午,杨洋、翟芸老师听评了两节二年级的《玲玲的画》,李梦、杨东芳老师听评了三年级的《秋天的雨》和五年级的《将相和》量节推门课,课题组成员在课下均与授课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

 

   

  图13 冉景霞老师执教《玲玲的画》第一课时        图14 吴杨岚老师执教《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图15 黄丽老师执教《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图16 欧喜党老师执教《将相和》第二课时

 

  24日下午,杨东芳、翟芸老师听评了一节三年级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推门课,并在课下与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

 

  

  图17 黎永琴老师执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总体而言,低年级教师都积极尝试将211教学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基本践行了211课程识、读、写三维议题的教学理念,将教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结合了起来,但仍需在合理划分两个课时内容、恰当处理拓展阅读和拓展写作等方面加强着力。

  二、常规听评课活动——高年级精加略课程

  24日下午,李梦、杨洋老师听评了两节四年级的精加略课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位老师能够较好地提取两篇课文的精略结合点,重点突出,并在不同的课时中进行逐步的落实和巩固,课时之间具有一定的铺垫和过渡,具有较好的连贯性。

 

  

  图18 朱艳老师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的第一课时

 

  

  图19 马烈菊老师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的第一课时

  

  值得肯定的是,本次课题组人员在听评高年级精加略课程时发现老师们已经有了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并且会在研讨过程中提出很多基于教学实践的精加略课程改进方法。接下来,课题组将着重加强指导老师们寻找精加略课程中课文的内在逻辑关联,更加精准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注重认知层次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层层递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跨越式课题开展阶段座谈会及专场培训

  23日下午, 结合课题开展与推进的实际情况,杨东芳老师主持开展了课题开展阶段座谈会,在简单交流介绍后由翟芸老师开展了“基于思维图示工具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设计”培训,探讨了如何用多种思维图示工具开展不同学段、不同课堂阶段的阅读活动。

 

  

  图20 翟芸老师培训

 

  至此,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技术增强深度读写”项目2020-2021学年新学期第一次指导活动圆满完成。在新学期,项目组将在推动课题实施的同时,与校区展开深入的交流,完善课题推进方案,在未来取得更多的成果。

  

  供稿:融合应用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