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课题指导|“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团队赴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2020—2021学年第二次项目指导工作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30



  

  2020年10月22日、27日、28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指导团队马宁副教授、方紫帆老师、李维杨老师、李珍琦老师、黄巧艳老师、杜蕾老师、张燕玲老师、郭佳惠老师、温紫荆老师等,前往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新学期的项目指导工作。本月指导工作包括集体备课活动,常规课与创客听评课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软件培训与指导。

  集体备课活动

  10月22日,方紫帆老师、李维杨老师、李珍琦老师、黄巧艳老师、杜蕾老师、温紫荆老师前往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与各校区教研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此次活动共集体备课9节,其中语文课3节,数学课1节,英语课2节,物理课1节,化学课1节,创客课1节。课题组在与各学部教研组教师充分的讨论交流基础上,就教学理念、任务活动、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等方面针对性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图1课题组在武清初中部与教研组教师研讨备课

 

  

  图2课题组在武清小学部与教研组教师研讨备课

 

  

  图3课题组在东丽小学部与教研组教师研讨备课

  

  

  图4课题组在东丽初中部与教研组教师研讨备课

  听评课活动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10月27日—28日,马宁副教授、方紫帆老师、李维杨老师、张燕玲老师、郭佳惠老师、魏晓阳老师、孙亦凡老师等前往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听评课指导活动。本次活动共听评课9节,其中语文课3节,数学课1节,英语课2节,物理课1节,化学课1节,创客课1节。

  武清小学部听评课

  10月27日上午,武清小学部的高扬老师和闫霞老师分别呈现四年级spike创客课“扫地机器人”和六年级语文课“穷人”。

  高扬老师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创造,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闫霞老师大胆尝试三余阅读软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自主建构知识。

 

  

  图5高扬老师创客课“扫地机器人”

 

  

  图6 闫霞老师语文课“穷人”

 

  课后,北师大课题组针对两节公开课分别与武清小学部创客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就教学设计和课堂整体教学展开了深度交流。马宁副教授对于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扬老师的课堂整体设计流畅,任务设计层层递进,体现了清晰的探究线索,马宁副教授建议教师在现有教学设计基础上,开展项目式学习,并注重成果的收集;闫霞老师勇于尝试三余阅读软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协作交流,马宁副教授建议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

 

  

  图7 马宁副教授与武清小学部教研组交流探讨

 

  武清初中部听评课

  10月27日下午,武清初中部的刘婷婷老师、杜雪飞老师和马钰莹老师分别呈现了初一年级语文作文课“我给景色化个妆”、初二年级数学课“最短路径问题”、初三年级物理课“变阻器”。

  刘婷婷老师在未来教室大胆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语文写作教学,并利用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发现方法。杜雪飞老师从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事实问题逐步延伸到抽象问题解决。马钰莹老师充分利用自悟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探究、思考、交流与总结,课堂气氛活跃。

 

  

  图8 刘婷婷老师作文课“我给景色化个妆”

 

  

  图9杜雪飞老师数学课“最短路径问题”

 

  

  图10马钰莹老师物理课“变阻器”

 

  课后,北师大课题组与武清初中部校领导及教研组就课堂整体教学展开了深入交流。马宁副教授对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婷婷老师勇于尝试,在未来教室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任务引导语和要求明确、具体。杜雪飞老师的“最短路径问题”数学课环节设计思路清晰,任务设计体现出了递进性,并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马钰莹老师的“变阻器”物理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下的发现学习,良好地诠释了理科课程中基于证据的探究学习。

  东丽小学部听评课

  10月28日上午,东丽小学部的彭月老师、牛雅楠老师分别呈现了三年级英语课“Working together”和三年级英语戏剧课“A very busy day”。

  彭月老师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言语交际,在合作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课堂气氛活跃。牛雅楠老师以任务为导向,设计了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内化与运用语言。

 

  

  图11.彭月老师英语课“Working together”

 

  

  图12. 牛雅楠老师英语戏剧课“A very busy day”

 

  北师大课题组和天津英华东丽小学部校领导及教研组的老师们就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育人理念进行了深入交流。课题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对于课堂的设计构思巧妙,注重对学生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引导,建议教师们汇集优秀教学成果,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东丽初中部听评课

  10月28日上午,东丽初中部的李少爽老师、吴翠红老师分别呈现了初一年级语文课“背影”和初三年级化学课“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李少爽老师从父与子情感体验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自读体悟,并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和感悟。吴翠红老师通过设计梯度题目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点理解,让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提升,并对学生的学习规范进行了良好的引导。

 

  

  图13. 李少爽老师语文课“背影”

 

  

  图14. 吴翠红老师化学课“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后,课题组与东丽初中部校领导及教研组的教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度交流。对于两位老师清晰的教学主线和任务的层次划分课题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和学习空间,细化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10月22日下午,北师大课题组李维杨老师在东丽小学部开展了基于EPBL的项目式学习讲座。李老师在分析项目式学习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的研发背景、核心功能以及实践案例,并现场指导参训教师登录平台操作使用。

 

  

  图15. 李维杨老师“基于EPBL的项目式学习”培训现场

  四、 智慧学伴使用答疑

  10月22日下午,在东丽初中部,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李珍琦老师、黄巧艳老师就教师们“智慧学伴”平台使用进行了现场答疑,对于教师们在使用“智慧学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

 

  

  图16.“智慧学伴”操作使用答疑现场

 

  至此,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2019-2020学年第二次指导活动圆满结束。接下来,项目课题组将继续根据英华学校各校区特色,针对性地推动课题实施和创新发展。

  

 

  供稿:融合应用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