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汕尾指导︱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团队赴广东汕尾城区开展第五次入校指导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3



  为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深入开展,2020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北师大项目组城区入校指导小组先后去到红海湾区林伟华中学、城区新城中学、城区逸夫初级中学、城区田家炳中学四所学校为定点辐射学校,开展了城区20所初中校的交流指导工作。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汕尾项目城区负责人韩芳芳、学科教育实验室学科教研主管任居娥,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后罗九同,红海湾教育局工会主席唐以叠、红海湾教育股负责人林沛,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刘晓冰、孙卿伟、陈文静、黄向新参与了本轮指导工作,城区各学校副校长、项目负责人、年级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小课题教师等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图1 汕尾市红海湾区工会主席唐以叠发言  

 

   

                         图2 汕尾市城区教研员黄向新老师主持       图3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韩芳芳老师介绍入校总体安排及汇报

 

  本次入校指导活动共计四天,每天上午统一活动主题,主要聚焦四全数据公示,及项目推进开展专项研讨,各学校分批次到定点学校参会;中心指导团队每天下午针对全体学校分角色进行专项主题培训。韩芳芳老师从汕尾市“四全”整体情况、参会学校“四全”应用情况、推荐微测与资源使用情况、参会学校积极使用的师生个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公示,分析了数据对应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各学校项目负责人进一步落实“四全”提供了参考意见,并通过对项目背景及意义、项目推进路线、四全的意义、智慧学伴平台的介绍和展示进行了补充介绍,提高了项目实验校对项目的认识。28日下午针对各学校管理员进行了“四全”操作应用的培训。29日下午,针对各学校负责人介绍了智慧学伴,并就学校维度“四全”常态化应用推进建议,并与各学校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分享和交流,针对各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了指导建议。30日下午,针对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节进行了基于扫描仪的线下测评操作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设备不足或学生手机终端限制等现状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图4 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后罗九同各校负责人研讨      图5 研讨现场

 

  罗九同博士针对城区20所学校进行了校本教研、教师作业布置、教师兼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并就潜能生建档问题与各学校教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年级主任等进行了深度研讨,重点就城区和红海湾区各学校潜能生的界定范围、现阶段是否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如何更好地针对潜能生进行帮扶和干预进行了重点研讨,并结合城区的特点,初步形成了潜能生的建档方案,为潜能生培养提供了建议。

   

  图6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学科教研主管任居娥培训     图7 培训现场

  任居娥老师从学科教学教研维度,针对各学校小课题教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加深了各学科教师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精准教养有了更深的理解。29日下午,针对小课题教师进行了基于智慧学伴的精准教学模式及教学案例培训。30日下午,针对教研组长、各学科教师进行了基于智慧学伴的精准教研变革,以及聚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变革,并针对学科教师展示了智慧学伴平台丰富的资源、精准报告、聚焦学科能力水平的诊断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智慧学伴平台,以及如何运用智慧学伴平台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可。

 

  

  图8 汕尾中学蔡森主任分享学校推进经验

 

  活动期间,中心项目组还邀请了汕尾中学汕尾中学蔡森主任分享了本校对于项目推进的感受,以及如何基于智慧学伴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汕尾中学谷俊杰老师、田家炳中学叶泽坚老师分享了各自所在课题组的小课题开展经验。谷俊杰老师详细分享了她所在课题组的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何借助智慧学伴平台自动报告分析了解学生的前测能力水平,从而确定上课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并再通过编制后测试卷检验教学效果。叶泽坚老师进行了小课题经验分享,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如何结合智慧学伴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实践的尝试,最后针对现场小课题教师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得到了小课题教师积极的响应。

 

   

  图9 汕尾中学物理学科谷俊杰老师分享小课题经验 图10 田家炳中学语文学科叶泽坚老师分享小课题经验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圆满完成,通过活动现场与各学校领导、教师积极互动和研讨,加深了各学校对于项目的深度认识,调动了各学校对于项目推进的积极性,活动期间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强烈反响,尤其小课题教师反响极好,可见通过小课题带动教师从实践走向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了解到学校目前在项目实施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现场给予了学校可供参考和解决的办法,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携手同行,期待项目更好的效果和成效。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