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第三方评估反馈报告暨阶段推进会成功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6



  为深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全面提升汕尾基础教育质量,11月25日,“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第三方评估反馈报告暨阶段推进会在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召开。中共汕尾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绪,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执行主任、教授余胜泉,项目第三方评估专家、原北外附属辽海外国语学校校长王福强,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学术委员、正高级教师吴培根,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项目主管刘微娜出席会议,副局长陈建平主持会议。汕尾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教研员,北师大学科教育实验室相关成员以及全市初中学校校长等参加会议。

  

  会上,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学术委员吴培根代表第三方评估专家团队,介绍“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评估情况。总结了项目一年多以来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项目的对策建议。

 

  

  图1 第三方评估组专家吴培根老师作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其次,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项目主管刘微娜老师汇报了项目配套体制机制与推进思路。她从“项目配套体制机制整体规划及进展”、“区域及学校体制机制推进要点”、“区域及学校体制机制推进整体需关注”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汕尾项目6大配套体制机制完成情况,分析了区域和学校体制机制推进的7大要点,重点强调了区域和学校需落实体制机制的任务和时间表。

 

  

  图2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项目主管刘微娜作报告

  

  接着,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强调了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他从外部的专业力量以及内部的机制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路,对区县教育局作为项目实施的“腰部力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在领导小组机制、以质量为核心的绩效体制需要有所突破。他指出,教师要从思想层面进行转变,提高自我站位意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他强调,区县教育局作为项目实施的“腰部力量”要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开启校长第一责任制,以各区县教育局局长、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真正参与到项目具体工作中去,配齐学科教研员主抓教研工作,定期组织期末考试分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项目中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全面的、动态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与绩效考核。

 

  

  图3北京师范大学未来高精尖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作报告

 

  随后,城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凯、海丰教育局局长李建生、陆丰教育局局长曾少疑、陆河教育局局长邱学平汇报本辖区项目实施推进情况,并对项目下一步实施进展做了明确表态。各区县将从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教师传统观念、设立专项经费改善学校现有硬件实施、将北师大项目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开展丰富多样的决胜课堂、同课异构等区域教研活动等方面,推进项目的管理和落实。

 

   

  图4城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凯作项目工作汇报       图5海丰教育局局长李建生作项目工作汇报

 

   

  图6陆丰教育局局长曾少疑作项目工作汇报       图7陆河教育局局长邱学平作项目工作汇报

  

  最后,汕尾市教育局局长李绪从思想认识、项目推进、项目成效与监督等方面总结致辞。他指出,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北师大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统筹安排,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北师大项目各项工作;三要,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北师大项目落地生效。在推进过程中,他强调,第一,要强化组织建设。市、县(市、区)、学校层面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统筹安排项目推进工作;第二,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配备配齐教研员,加强校长执行力,加强家校合作,多措施多方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第三,要完善项目配套体制机制;第四,要优化项目设计,完善培训体系。在项目监督层面,他强调,要建立健全过程性监管机制,落实奖惩制度。

 

  

  图8汕尾市教育局局长李绪作项目工作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不断提高项目重视程度、优化项目设计、完善培训体系,优化“智慧学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让北师大专家智力质量常态化输入汕尾教师一线,为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素养成长提供伴随式服务,同汕尾教育系统一道,为推动汕尾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行政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