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汕尾指导︱完善项目体制机制 助力城区教研教学转型——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团队赴广东汕尾城区开展第六次入校指导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1



 

  为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深入开展,2020年12月14日至12月18日,北师大项目组城区入校指导小组先后去到红海湾区林伟华中学、城区东涌中学、汕尾中学、凤山中学四所学校为定点辐射学校,开展了城区20所初中校的交流指导工作。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城区项目负责人韩芳芳、崔璨,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曹辰、李静,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易杰老师,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物理教研员,红海湾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林沛,城区教育局项目负责人刘晓兵、数学教研员黄向新参与了本轮指导工作,城区各学校副校长、项目负责人、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物理和数学学科教师等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入校指导活动共计五天,主要聚焦区域教研、项目关键问题解决及家校协同指导;其中,区域教研活动指导内容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一是物理和数学公开课及课标解读、二是高效教学行为及策略指导、三是基于数据的报告分析与解读以及命题指导。

  一、区域教研活动示范

  14日上午在红海湾林伟华中学开展了基于智慧学伴的物理公开课,授课教师为红海湾林伟华中学的黄展基老师,授课内容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后分别由红海湾三所学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评课,指出了本节课的优缺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的建议,然后由易杰老师从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交流分享了一些建议,最后由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物理教研员吴秀梅老师进行了从3*3能力体系与课标层面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15日上午,吴秀梅老师针对物理学科教师进行了初中物理课标解读的主题培训,并与教师进行了问题交流和研讨。

 

   

 图1 红海湾林伟华中学黄展基老师公开课                               图2 公开课现场

 

   

                 图3 物理说课及评课现场                图4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吴秀梅老师评课

 

  

  图5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吴秀梅老师解读初中物理课标

 

  16日上午在城区东涌中学开展了基于智慧学伴的数学公开课,授课教师为东涌中学的陈梦兰老师,授课内容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课后分别由城区教师分组评课,并各组派出教师代表进行了评课,指出了本节课的优缺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由北师大教育学部曹辰博士进行了评课,并基于教学方法论点评和总结,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15日下午,曹辰博士针对物理学科教师进行了初中数学课标解读的主题培训,以及课标与3*3能力体系理论框架的解读,并现场与教师就数学中考方向进行了交流研讨。

 

  

  图6 城区东涌中学陈梦兰老师公开课

 

   

      

  图7  城区学校老师分组代表评课

 

   

        图8 北师大教育学部曹辰博士评课                图9 北师大教育学部曹辰博士解读初中数学课标

 

  17日下午在城区汕尾中学针对各学校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及备课组长等进行了高效行为及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专题培训,以及教研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应用指导。首先,李静博士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讲解了测评大数据支撑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接着,韩芳芳老师从智慧学伴教研组长角色为各位教师介绍了平台上的相关功能和可选择的教学、教研资源,最后,李晓庆主任从教学教研资源的补充、以及教学教研应该重点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享,现场的教师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图10 北师大教育学部李静博士培训

 

  

  图11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指导

 

  18日上午在凤山中学开展了基于智慧学伴的数据与报告解读,下午开展了3*3能力体系框架与命题分析。崔璨老师从考试评价体系的变革、国家战略、课程标准分析了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接着为教师们讲解了智慧学伴平台的数据报告与课程标准、考试命题蓝图、以及3*3能力指标体系的关系,平台测评类型及报告功能的区分、案例报告的研读,以及报告的分析角度及常见方法给现场的老师进行了讲解,最后就3*3能力体系框架与命题分析进行了交流分享。韩芳芳老师现场组织教师分析报告、自主命题和发布试卷,同时给予操作指导,现场教师基本掌握了组卷功能,并能自主组卷和发布给学生。

 

   

 图13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崔璨老师进行数据与报告分析解读           图14 培训现场

 

  培训结束后,韩芳芳教师还针对凤山中学的教师进行了扫描仪的安装与使用培训,并现场给老师们演示了扫描仪的使用操作。凤山中学是目前城区代表购买扫描仪的学校,学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陈文强老师对于项目的大力支持,期待项目在本校生根发芽,取得丰硕的果实。同时,也希望其他各学校推进,改善本校的信息化设备,为师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推进本校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共同助力城区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15 凤山中学扫描仪培训

  

  二、项目关键问题解决

  15日下午针对红海湾所有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关键问题及体制机制推进指导,17日上午针对城区所有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关键问题及体制机制推进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10月入校指导活动任务的反馈;二是学校层面项目体制机制的现状及建议;三是学校层面需要重点关注和落地的相关事项,包含学校层面反馈的项目关键问题的回应、项目体制机制落实的五大方面,以及本次入校指导活动结束后需要各学校参会教师完成的任务。总的来说,此次入校活动在项目体制机制推进方面明确了重点推进的五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就项目的关键问题给予了回应,推动了学校层面项目的进一步落地和实施。

  

  

  图16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韩芳芳老师汇报城区项目体制机制及关键问题

 

  

  图17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指导

  

  家校协同共育指导

  14日下午在红海湾林伟华中学针对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家校协同及家长会专项指导,并邀请了红海湾林伟华中学的杨春花和许生友两位班主任代表和一位家长代表进行发言分享。首先,由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易杰老师分享了自己担任12年班主任的经验和案例,以及基于智慧学伴开展家校协同的经验探索,引起了在场班主任老师的强烈共鸣。接着,由两位班主任代表发言。杨春花老师分享了基于智慧学伴开展家校协同的四个方法:一是借助腾讯会议,开展家长培训;二是通过全班走访,使智慧学伴功能最大化;三是善用微信群,推动智慧学伴应用;四是师生同心协力,共同克服难题。许生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具体做法:一是做好学生培训;二是协调科任教师做好平台管理;三是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分享使用智慧学伴的学习经验;四是做好家访;五是利用学生和家长微信群做好宣传和督促。最后,家长代表发言表示非常支持和任课项目的理念和智慧学伴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最后,韩芳芳老师为各位老师分享了智慧学伴家长端使用手册,建议各位班主任老师指导本班学生的家长要绑定学生的账号,实时跟踪学生在智慧学伴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并分享了市面上的一些终端管控软件和使用建议,希望通过家校协同共育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图18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访问学者易杰老师分享

 

   

  图19 红海湾林伟华中学杨春花老师分享  图20 红海湾林伟华中学许生友老师分享

 

  

  图21 红海湾林伟华中学家长代表发言

 

  总体来说,本次入校指导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通过分主题分片区开展区域教研示范、推进区域项目关键问题落地,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无论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都有涉及,丰富的入校指导活动形式,有侧重、有区分、有针对性的指导内容主题,增强了学校、教师、家长的获得感,同时也为区域组织教研活动提供了示范,为城区发挥“腰部力量”带动本区教研活动深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