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汕尾指导︱发挥教师在区域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团队赴广东汕尾陆河开展第六次入校指导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1



 

  12月14日至12月18日,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深入开展,陆河项目组负责人刘鑫玉老师和刘微娜老师、崔璨老师、刘国名老师、易杰老师先后分别到河城中学、新田中学、水唇中学、河城二中、河口中学等驻地学校,分别开展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物理学科区域连片教研指导活动,共涉及陆河12所中学。

  为了促进区域连片教研活动高效开展,前期基于智慧学伴大数据分析,确定了区域教研科目和学校。在入校指导中,要求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以智慧学伴为基石,分析学生课前知识点了解情况,为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提供基础,在说课活动中,教师能够针对前测反映学生的问题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来有效开展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精准性。

  以公开课为示范性,展示教师解决常态课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河城中学叶思娜老师、新田中学叶绿婷老师、水唇中学黎惠蓝老师、河城二中罗丽嫚老师、河口中学朱明生老师先后进行了八年级英语八年级英语《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复习课》、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八年级数学《从分数到分式》公开课。公开课后在场老师一起共同参加了评课活动,老师们从基于智慧学伴教法、学法以及课堂设计进行点评。

 

   

  图1 新田中学八年级英语集体备课         图2 水唇中学物理公开课听课

 

  

  图3 基于智慧学伴开展学情分析设立教学目标

 

  以专家指导为引领,提升教师学科专业和理论素养,北师大学科团队专家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指导。

  北师大英语学科团队专家李亮老师对四位说课以及公开课的内容进行逐个点评和建议,鼓励老师们继续发扬认真的态度,并指出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与思维培养、注重情境创设、注重课内、课外资源相结合、注重应用智慧学伴诊断工具确立课堂目标等。

  北师大物理学科专家任居娥老师先对物理3×3学科指标进行解读,让现场参与教研老师更加深入理解学科指标的深层含义,然后对老师命制的习题编码进行纠正和解释,提高了老师对学科指标的应用能力。北师大物理学科专家乔灵芝老师在物理公开课中线上点评,她提到老师教学中要思考两个问题:老师怎么教育学生应用实践?前测学生进阶,学生获得了什么?然后从学科能力指标上正确的帮老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北师大数学学科专家袁京生老师在教学上具体给出建议,在课堂中杜绝“齐答”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注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注重学生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前测重要性等。

  北师大项目组刘鑫玉老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炼出校本教研流程,为各校备课组长在校开展高效校本教研提供理论支撑,解决了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等问题。

 

   

  图4 北师大物理学科专家任居娥老师学科指标解读  图5 北师大项目组刘鑫玉老师校本教研流程讲解

 

   

  图6 北师大数学学科专家袁京生老师听课   图7 北师大英语学科团队专家李亮老师点评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扫描仪指导和项目入校帮扶工作。针对前面入校开展的调研活动中学校反馈的扫描仪应用适配问题,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刘国名老师和学校技术负责老师对接,耐心细致解决学校提出的应用技术问题,为智慧学伴的顺利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在入校期间刘微娜老师、刘鑫玉老师、刘国名老师、易杰老师深入陆河实验中学,和学校项目负责人开展深入探讨,刘鑫玉老师根据学校项目开展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提供指导意见,分别深入课堂听了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数学两节课并作出相对应如何开展高效课堂建议,为下次入校开展精准帮扶提供了一手材料。

 

   

                       图8 陆河实验中学推门课                       图9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刘国名老师扫描仪问题解决

  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学科教育团队入校开展指导活动不断深化和精准化,加强了项目持续开展的高效性。通过五天的入校指导工作,针对性开展了区域连片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提升了教师区域教研活动中的“获得感”,同时也为“腰部力量”的区县提供了片区教研机制的参考和借鉴。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