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3
2020年12月16日-17日, 北师大化学学院教授、高精尖中心学科首席、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负责人王磊教授带领团队前往广东省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开展本年度第三次线下专家指导教学改进活动。汕尾市教研员温庆伟和八十余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根据汕尾市的实际教学进度及发展提升需要,项目组围绕“二氧化碳”、“溶液”等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教学改进、命题评价等专题培训活动。
图 1北师大化学学科团队与骨干教师合影
【“二氧化碳”主题同课异构及说课展示】
12月16日上午,来自海丰县鹅埠中学的余辉财老师与陆丰市玉燕中学的蔡尔妮老师围绕“二氧化碳的制取”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建构起对制取二氧化碳的系统认识,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接下来,来自汕尾市城区东涌中学的郝继成老师、凤翔逸挥基金中学的蔡贤鸿老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的陈晓娜老师进行了“二氧化碳”主题的课后说课展示。
图 2余辉财老师同课异构教学 图3 蔡尔妮老师同课异构教学
图4 郝继成老师说课 图5陈晓娜老师说课
为了让老师们进行更有效的研讨,张晔博士组织老师们进行了教师工作坊的研讨活动。通过分组对点方式进行研讨并提出改进建议,王磊教授再次肯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果,指出希望骨干教师能将实验教学变为常态化教学,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期待老师们继续攻坚克难,带动汕尾教育的发展。
图6“二氧化碳”教学改进教师工作坊 图7教师代表发言
【“溶液”主题说课展示及教师工作坊 】
12月16日下午,陈新发、朱泽涛、陈丹华、黄雨惠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溶液”核心概念的说课展示。四位老师围绕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液的浓度等课时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过程。然后各小组结合老师们的教学围绕“溶液这一单元对于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给出了教学改进建议。
图8陈新发老师说课 图9朱泽涛老师说课
图 10陈丹华老师说课 图11黄雨惠老师说课
王磊教授从学科本体知识、教学设计要素、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与指导。指出教师要将学生活动、情境素材与概念建构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用溶剂、溶质的概念去看物质、混合物的角度,形成自主分析溶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打造建构式的课堂,首先利用学生活动来探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实现概念的转变和发展;要注重学生实验,充分利用溶液配制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对溶液的认识。
图 12“溶液”教学改进教师工作坊 图 13“溶液”教学改进教师工作坊
【“二氧化碳”单元命题工作坊】
为了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的能力,12月17日上午,乔佳老师代表“二氧化碳”小组进行了命题分享。乔老师基于智慧学伴平台对学生学情的诊断报告,首先明确了重要的学科能力指标,然后针对指标选取了测试题,组成了“二氧化碳”主题的单元测试卷。王磊教授针对学生必做实验的考察和情境素材的选取给出了建议,同时再次讲解了3×3学科能力指标的水平特征、情境素材选取要素以及思维路径差异。
图 14乔佳老师分享“二氧化碳”单元试题
【骨干教师智慧学伴使用四全数据月度分享】
为了帮助汕尾教师更好地使用智慧学伴,基于智慧学伴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学情诊断,北师大化学学科团队助理孔思敏对本月汕尾化学教师使用智慧学伴 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月老师们在“日常测评”、“单元微测”、“报告查看”以及“微资源观看”等模块的使用量上继续提高。王磊教授对使用量前十名的骨干教师进行了表扬,同时邀请周伟权老师、纪玩利老师分享了如何基于智慧学伴开展日常教学。王磊教授表示希望老师们继续使用好智慧学伴,将教学与智慧学伴的使用深度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图15周伟权老师分享智慧学伴测评功能的使用 图 16纪玩利老师分享智慧学伴微资源的使用
图 17王磊教授与智慧学伴使用较充分的骨干教师合影
在为期1天半的活动中,王磊教授团队与骨干教师们共同完成了多场高质量的教学改进活动,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本次培训活动至此圆满完成。在此感谢汕尾市教研员、一线教师以及北师大化学教育团队专家、助理的支持!在本学期的培训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骨干教师的成长变化,期待老师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改进成果!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