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中心专家受邀出席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31



  5月26日,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在贵阳举办。论坛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单位联合承办。本次论坛邀请贵州省委常委卢雍政、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等260余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共商智慧教育发展大计,交流智慧教育成果,为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

  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5 月 27 日,作为 2021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核心论坛之一的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贵阳市普瑞学校举行。

  本次论坛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承办,北京普瑞未来教育科技集团、贵阳市普瑞学校协办。论坛以 “数智创新 · 遇见未来”为主题,面向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域教育综合服务单位,聚焦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探索未来教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展示学校典型应用案例。

  

  

  图 论坛现场

  

  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受邀出席论坛并作“智慧教育的服务生态体系构建”报告。他指出,智慧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碎片化、校园安全性易受到挑战等问题。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从拥有平台、资源,向做好服务进行转变,发展方向是云网融合的服务架构,将服务的提供方、使用方、监管方分离,各司其职保障教育服务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维护的持续性,通过开放的服务生态自动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将传统教育信息系统臃肿的单体架构、垂直应用架构转变为更易维护扩展的分布式、微型化的服务架构,实现应用按需接入、教育应用的个性化定制和教育服务系统的数据贯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图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作报告

  
      智慧教育与教育服务标准化论坛

  5月28日,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承办的“智慧教育与教育服务标准化论坛”上,余胜泉教授介绍的由其领衔的团队研制的ISO/IEC 23126:2021《泛在学习资源组织与描述框架》(简称“学习元国际标准”)的发布成为智慧教育发展论坛一大亮点,它标志着教育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在ISO获得通过,实现了我国原创教育资源框架在国际标准组织零的突破,中国已经成为智慧教育、未来教育的国际规则制定者。本次论坛云集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健雄职业学院、人民数据德育中心、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想集团等十余家单位的产学研嘉宾,集中探讨了智慧教育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教育的融合点。通过主题演讲和学术对话,论坛形成“标准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技术支撑”的初步共识。

 

  

  图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作报告

 

  余胜泉教授深入浅出,从《学习元国际标准》研发的过程、泛在学习的概念、学习元的定义、学习元国际标准的核心框架,系统为大家绘制了一幅未来教育和智慧教育的蓝图。他指出,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支持泛在学习最重要的条件是建设能够支持无处不在学习的学习资源,需要群体智能和标准化的支撑。学习元类似于“神经元”,能够相互联结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学习元的实质是具有可重复使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生成性、进化发展、联通性、内聚性、情境性,适应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学习元可以根据学习者所处的情境信息动态分析个体特征,汇聚素材,并提供适应性的服务。学习元国际标准包括聚合模型、内容组织、情境感知学习服务、服务供给四大板块。

  

  相关阅读:
       【新华网】数智创新 育见未来——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图文直播)

  【贵阳网】数智创新 育见未来——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研学文旅-新华网客户端】智慧教育与教育服务标准化论坛在贵阳召开

  

  来源:网络媒体报道

  供稿:行政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