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助力城市副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与通州区教委就“融合实验区建设”开展深入交流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4



  为加快推进北京市通州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建设,协同开展副中心整体性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效与区域合作效能,实现区校联动、共赢发展,促进区域创新教育和整体水平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于2021年7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开展了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交流会。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通州区中教科科长张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崔京菁博士、通州区项目组张雪玉、贺安祁和邹栩凌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1 交流会现场

  

  北师大余胜泉教授以高精尖中心的建设背景和中心使命为出发点,介绍中心智能教育创新探索场景与实践、疫情期间支援项目以及科研项目等,表明了高精尖中心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出力的决心和愿景。

 

  

  图2 北师大余胜泉教授介绍中心背景

 

  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崔京菁博士通过对项目发展、项目实践成果、项目研究成果三方面的深入介绍,总结了自2017年9月以来高精尖中心在通州区开展的项目研究与实践,最后展望了以构建新型教育生态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统,打造新型教与学模式基地等5大特征为核心的未来合作模式。

 

  

  图3学习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崔京菁博士介绍通州项目成果

 

  通州区项目负责人张雪玉详细地解读“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三项行动实施方案(《数据精准支持教学活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行动》),清晰地展现了每个方案的行动目标、实施内容、具体规划和预期成果。同时就前期项目的持续性工作进行了整体总结。

 

  

  图4通州区负责人张雪玉解读三项行动

 

  针对前期介绍,通州区中教科科长张旭东高度认可中心集“学术研究-项目实施-平台研发”为一体的专业性,并建议将项目范围扩大,让更多的学生、教师从中受益;同时还提到了通州区偏远农村校的教育现状,希望利用线上资源和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性。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肯定了高精尖中心为通州区教育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建议把未来合作方向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落实“一减两提”;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偏远薄弱农村校教研问题,建议以《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行动》为突破口,促进北师大与区教委中教科和研修中心深入合作。

 

  

  图5 通州区中教科科长张旭东发言

 

  

  图6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发言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