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9
为推动汕尾市教育转型和变革,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探索适合汕尾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2021年7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学期阶段总结及新学期推进建议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召开。
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广东省汕尾市教育局副局长、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张逸琴,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汕尾项目主管刘微娜,汕尾市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伟枝,汕尾市海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欧永钦、陆河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招情、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邓郁、相关学科教研员、全市初中实验校各校校长、项目负责人,以及北师大高精尖中心项目团队出席会议。
图1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主持
会上,刘微娜从项目推进情况、项目推进成效和项目推进关键点及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并针对项目推进的核心问题给出建议。她指出信息化教学教研关键是数据的汇聚,数据流转促进多角色协同治理,在健全市、区县两级教研同时,学校要开展常规教学教研监督,要建立教师、教研组的奖惩机制,全面提升教师内在动力。
图2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汕尾项目主管刘微娜发言
其次,吕伟枝明确下一阶段汕尾市工作方向。基于期末考试成绩,筛选全市后5%教师参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暑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通过2021年中考成绩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使教育质量高效提升。同时,要求各区县认真落实第三届“京汕杯”工作,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其中。
图3 汕尾市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伟枝发言
接着,余胜泉在会议中表示,汕尾市教育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达到及格率40%要求除了行政力量支持,体制机制是关键,并给出了以下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推动绩效增量发放与教学业务挂钩,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建立后备校长制度,推动校长职级制;三是鼓励集团化办学,实行教师区管校聘,实现编制共享;四是重视区域教研中心建设,提升区域教研质量;五是完善工作推进沟通机制,落实县(区)级常态督导制度;六是“四全”新型模式落位课堂,促进教学治理现代化;七是开展后进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八是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引进优质年轻教师,逐步改善教师队伍,将表现突出教师纳入领导班子队伍中。
图4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发言
最后,张逸琴发表讲话,强调实施项目对汕尾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项目做了总结并明确了工作建议。汕尾市将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方案,通过超均值、超均率对校长进行考核,同时开展校长后备人才储备培训,打造优质校长队伍。她强调各校要认真落实建立教师督促机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加强校本教研力度,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集团化办学,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设施大幅的提高,尽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图5 广东省汕尾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逸琴发言
新学期,新起点,中心将与汕尾市政府全力合作,依托北师大综合实力、专家团队一流智力、项目实验室实践经验,深度挖掘适合汕尾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基于教育大数据,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