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天津英华 | “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团队赴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2021——2022学年9月-10月月项目指导工作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9



 

  2021年10月12日-13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指导团队马宁副教授、贺平博士(特邀)、李维杨、诸婧文、刘春平、路瑶赴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新学期第一次课题指导工作。本次工作内容主要包含“技术革新未来教育的探索研究”(二期)项目工作会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中期工作推进会、“混合式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培训、研讨课听评课指导。

  一、“技术革新未来教育的探索研究”(二期)项目工作会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中期工作推进会

  10月12日上午,“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指导团队马宁副教授、李维杨、诸婧文等与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林向阳校长、英华学校教育研究院季明明院长、英华各校区校领导、课题负责人等,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召开了“技术革新未来教育的探索研究”(二期)项目工作会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中期工作推进会。会议内容包括2018-2021年一期项目工作及阶段性成果总结与二期项目工作部署及新学期工作计划、英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中期工作推进安排、马宁副教授-课题实施指导、各校区领导沟通交流、季明明院长-课题实施建议、林向阳校长-会议总结六个环节。

 

  

  图1 “技术革新未来教育的探索研究”(二期)项目工作会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中期工作推进会会议现场

 

  会议中,课题组李维杨汇报了过去三年工作总结、项目式学习的阶段性成果、二期项目新部署以及新学期工作计划。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程鑫汇报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工作总结、当前问题和未来计划及工作安排,各课题校负责人肯定了北师大课题组一直以来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分享了各校的阶段性成果,针对各校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思考。马宁副教授针对各校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指出需要整合全校资源,从教学、研究、管理、评价等方面共同推进学生发展,关注育人问题。各校应从各自特点出发,找到不足,提升教师底层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图2 各校负责人分享交流

 

  
图3 马宁副教授针对各校问题提供指导

 

      

  图4 林向阳校长总结会议

 

  二、项目探究课程指导座谈会

  10月12日上午,北师大课题组与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武清初中部就学部项目探究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展开研讨交流。武清校区初中部的老师提供了生物、数学、地理和语文的四个课程设计,并就课程设计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马宁副教授交流。马宁副教授强调,教师应关注教学目标,在已有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使设计尽可能涵盖目标,项目式学习应按需设计,强调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要生搬硬套。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融入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间的评价作用,同时可以使用量表进行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直观感受

 

  
图5 项目探究课程指导座谈会进行

 

  三、项目式学习培训

  10月12日下午,马宁副教授为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武清小学部的教师提供了“混合式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培训。马宁副教授重点分享了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什么是项目式学习以及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三大部分内容,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分享,加深了教师们的概念理解和深化。马宁副教授表示,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当前社会需要,顺应教育发展方向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目标,将项目式学习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底层核心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优质课堂。

 

  

  图6 马宁副教授进行“混合式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

 

  四、研讨听评课指导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武清小学部听评课

  10月12日下午,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武清小学部教师刘锴在未来教室呈现了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刘锴将数学学科与3I课堂相结合,举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迁移应用与展示、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踊跃举手答题。在教学过程中,刘锴运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获得学生的即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图7刘锴开展六年级数学课《位置与方向》

 

  课后,北师大课题组就本节数学课与武清小学校领导及数学组进行指导分享。马宁副教授首先赞扬了刘锴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课标任务展示清楚,能将3I课堂的特点很好的体现出来,并与信息技术有了很好的融合,其次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改进建议。建议先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梳理清楚知识体系,进而突破课堂重难点,在这过程中要注重板书的使用、与学生的思维互动。另外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图8 北师大课题组与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武清小学部小学数学组教师研讨交流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听评课

  10月13日上午,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小学部教师辛京京呈现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1亿有多大》,吴雨恒呈现了二年级STEM课程《自制明暗灯》。

  辛京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踊跃发言,合理地引导学生思维。将教具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创设问题,提出假设,找到解决方法,最终进行汇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并结合生活实际,将现实的问题与课本知识相关联,促进学生合理地应用知识。

 

  

  图9 辛京京开展四年级数学课《1亿有多大》

 

  吴雨恒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之前学习的电路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课新知识:电阻,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记录数据,融合新知识绘制新的电路图,锻炼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自己描述实验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吴雨恒将现实的事物与本课知识相关联,使学生合理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图10 吴雨恒授课二年级STEM《自制明暗灯》

 

  东丽初中部教师王品品呈现了八年级物理课《温度》,闫慧敏呈现了八年级英语课《Lao She Teahouse》。

  王品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出温度的概念,在课堂中穿插了多个小组实验,由自制温度计到温度计的改良再到具体应用,逐步加深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的理解,融合了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分析数据、进行展示之后进行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结论,找到更多应用细节,锻炼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教学中融入了简单的鼓励机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图11 王品品授课八年级物理《温度》

 

  闫慧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出老舍的茶馆及茶馆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根据茶馆的主人公的生平引出时间轴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展示,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勾勒出时代背景,最后播放相关视频,升华了主题,引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图12 闫慧敏授课八年级英语《Lao She Teahouse》

  

  下午,北师大课题组针对东丽校区两个学部的四节示范课开展听评课指导活动。此次,北师大课题组加强课题指导力量,特邀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主任贺平博士参与指导。贺平博士、李维杨老师和诸婧文老师分别分析了四节课的优势和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于《1亿有多大》现场课,建议关注情境创设,让情境贯穿课程,使课程结构更紧凑。对于《自制明暗灯》现场课,建议关注STEM内核,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关注跨界整合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温度》现场课,贺平博士赞扬了授课教师对于学生活动制定了评价规则,并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针对《Lao She Teahouse》现场课,建议理清教学思路,重点分析学情,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最后,贺平博士就教学目标,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管理,高阶思维培养和落实德政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指导,为东丽校区老师们就教学系统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内容。

 

  

  图13 北师大课题组与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教师展开集体评课交流活动

 

  

  图14 贺平博士发言点评

 

  至此,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2021—2022学年第一次课题活动圆满完成,在接下来的课题指导活动中,课题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的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课题开展。

 

 

 供稿:融合应用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