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新疆伽师 | “千日筑基提升工程”初中语文学科听评课线上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4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伽师县区域教育质量千日筑基提升工程”项目已在新疆喀什伽师县开展一段时间。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高精尖中心项目团队于2021年11月23日下午通过线上方式开展2021-2022学年初中语文学科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语文教研员刘会芹参与指导。伽师县语文教研员郭家明,伽师项目30位语文种子教师,北师大高精尖中心蔡天一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北师大高精尖中心王艳欣主持。

  此次活动前结合教师教学进度,种子教师已在智慧教研平台完成上传公开课和教学设计,此外项目组内部组织了对课例的集体研讨和点评,使听评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线上指导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录播课内容的分享与指导;第二环节为说课内容的专家交流指导;第三环节是智慧学伴资源推荐与使用说明的培训。

 

   

  图1 巴仁镇中学现场听评图                图2 五中现场听评图

 

   

  图3 江巴孜乡中学现场听评图                                  图4 线上参与图

 

  一、线上研讨促交流·录播课教学内容交流指导

  活动开始,宋强、努日曼姑丽·肉孜和吴显柳三位种子教师依次对录播课内容进行了介绍。随后,刘会芹对每位老师的课程内容分别进行了亮点和需改进内容的点评。对三位老师授课课文的不同体裁,使用旧有课文和丰富专业的课外资源旁征博引地对授课方法和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专业指导。如对宋强讲授的散文两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体会通过具体事物反映抽象道理;对于努日曼姑丽·肉孜《植树的牧羊人》一课,刘会芹指出要找出课文中不同的对比描写来塑造人物角色;在点评吴显柳的诗歌赏析《渡荆门送别》时提到,诗歌的美恰恰在无理而妙。诗人故意将语言陌生化,正是解读诗歌的秘钥所在,对学生多加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最后刘会芹强调,老师们可以借助别的文本或资源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精神内核,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图5 刘会芹点评教学内容

 

  二、核心素感赏析·教师说课与专家点评

  第二环节,努尔阿米娜木·艾尼瓦尔、何娅、马建玺三位骨干教师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展示。刘会芹针对3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专业点评。如努尔阿米娜木·艾尼瓦尔的《乡愁》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讲授诵读教学目标可以放在后,诗歌理解的教学目标可以放前。刘会芹强调,好的诗歌从意象上应该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可感而凝练,二是能凝聚诗人的情感。对何娅的《秋天的怀念》点评中,刘会芹提到可以使用还原比较法结合当时文章背景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对马建玺《孤独之旅》一课,刘会芹讲明了好的小说会出现情感或逻辑的错位,错位越明显越能说明是好的小说。

  另外,根据活动内容,刘会芹提出初中语文的课堂设计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并在如何鉴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讲授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进行总结。对于课堂上能回答出课文赏析内核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和引导,做好教学评价。

 

   

  图6 骨干教师说课

 

  三、智慧平台助教学·智慧学伴资源推荐与使用指导

  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教师需要快速具备数字化能力,需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教学系统四要素入手。除了师生关系的变化外,在教学内容的资源选择上要依托教学媒体实现。基于此,蔡天一为骨干教师进行了智慧学伴资源推荐与使用指导培训。以老师们本次录课和说课课程为例,首先分享了不同课程在中考需关注的考察点,基于中考考点和学情匹配度,演示了如何在智慧学伴平台找到匹配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资源。

 

   

  图7 智慧学伴资源推荐与使用指导

 

  活动最后,教研员郭家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专家的指导,认为专家的专业度和学科素养为老师们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强调这是伽师县初中语文老师们非常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本次活动为进一步落实伽师县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新疆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后续北师大高精尖中心将继续设计不同流程巩固和验证教师培训效果。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