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天津英华 | “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团队与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开展2021—2022学年11月线上项目指导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6



  

  2021年11月17日至24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指导团队马宁副教授、李维杨、诸婧文、刘春平、路瑶、魏晓阳、孙奕凡开展天津市英华国际学校11月的线上课题指导。本次工作内容主要包含“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交流、项目式学习学生评价设计培训讲座、研讨课听评课指导等。其中,研讨课指导交流6节、项目式学习相关培训2次、米思齐创客应用培训1次。

  

  一、项目式学习相关培训

  1.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项目式学习评价设计培训

  11月17日下午,马宁副教授为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的教师提供项目式学习评价设计培训。天津英华国际校区初中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本次讲座。

 

  

  图1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培训讲座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现场

 

  培训中,马宁副教授带领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的教师们深度解读经典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设计。使初中部的教师们理解项目式学习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提出需要围绕着根本目的,融合高阶思维的培养进行评价,并提供了多个量规、量表示例供初中部的教师们学习。同时,马宁副教授还从评价目标、核心素质培养、如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她强调,评估是证据推理的过程,评估标准需要融合4C等核心素养要求,指向高阶思维的评价、科学工程实践并融合学科素质要求呈现。

 

  

  图2 马宁副教授为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教师进行培训

 

  

  图3 参会人员合影

 

  2.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培训

  11月18日下午,马宁副教授为东丽校区教师提供了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培训讲座。讲座从研究背景、项目式学习的类型、如何设计等方面深度介绍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她表示,项目式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在合适的课程当中,同时教师需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有效地培养人,提升学习的有效性。项目式学习提倡带着问题切入课程,带着好奇心与疑问进行学习。东丽校区校长郭海燕表示,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国家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希望项目式学习可以扎根于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图4 马宁副教授进行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培训讲座

  

  二、研讨课交流指导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高杨 创客课程《平衡车》

  11月18日上午,高杨呈现了创客课程《平衡车》的教学设计。计划由生活中使用的出行工具引出平衡车的使用。同时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平衡车的认识和思考,最终提出核心问题:如何安全使用平衡车,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新设计,引导学生探索四轮平衡车生的设计搭建、编程,最后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课程的知识点。

 

  

  图5 高杨线上分享创客课程《平衡车》

 

  针对高杨的创客设计《平衡车》,马宁副教授认为课程的各个环节体现了知识的递进和进阶,从单课的课程角度看没有大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学期或单元的视角对整体课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力在课继间提升,结合小课题《计算思维思维下的创客课程实施》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加强成果梳理与总结。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刘睿瑜 项目探究课程《探寻冬梅奥秘》

  刘睿瑜分享了项目探究课程设计《探寻冬梅奥秘》,以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的四季主题活动为基础,以梅花为依托,融合语文、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从学生兴趣出发,围绕驱动问题”关于梅花你都了解什么?梅花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有哪些?”发展学生处理、查找、筛选资料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对此,马宁副教授认为整体思路很好,教师可以进一步打磨课程细节,罗列总体的目标。建议可以更加关注课程设计的细节,列出表格分析课程包含的学科能力,进一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融合,深挖知识,打磨主题,改进评价设计。

 

  

  图6 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培训活动合影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郝连杰 数学课《一亿有多大》

  郝连杰分享了数学课《一亿有多大》的课程设计,旨在经过假设、实践、总结等步骤让学生自主发现数据的特点,结合多媒体启发学生兴趣,探究一亿有多大的问题。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来感知一亿。引出核心问题:一亿张纸有多高、一亿粒米有多重,小组选择并讨论探究方法,之后进行展示,教师在过程中提示和引导学生。确定方法后进行实验,优先分工,然后探究问题,总结成果。

  马宁副教授认可了这节课的设计,并建议可以开阔视野,不局限于“亿“的单位,可以由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形式收集相关的数据,在课堂上分享,然后引出课程,以”亿“为例子培养学生大数数感。从单一课程的角度看,该课程设计完善,结构清晰。但可以更开放,以培养数感为核心,围绕着数来进行,如亿与万、亿与兆的关系。课程可以连续的进行,以培养学生较连续的数感。

 

  

  图7 郝连杰分享设计思路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陈亚通 语文课《明天要远足》

  陈亚通展示的一年级语文课《明天要远足》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课本内容,引出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习惯,从而引出本课重点。同时,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课程重点,借助直观性教具,帮助学生行程概念,带领学生识字、写字最后根据分析作者的写作规律进行儿歌的仿写,同时体会作者对远足的期待心情。

  马宁副教授认为本课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因此可以明确教学思路,融合并突出语文元素。以课题中的“远足”切入,结合现实的场景,以期待、兴奋的心情贯穿整洁课程。对一年级的孩子,可以缩小教学范围,明确教学内容。

  

  英语组 《STEAM-L 龙元素风筝制作》

  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英语组的老师展示了项目探究课程《龙元素风筝制作》课程设计思路,,计划融合科学、工程、力学、英语、历史、音乐等学科,让语言练习贯穿始终。项目计划在三个课时完成,分别分为探究、制作、总结评价三个大环节。在龙形风筝争做的过程中,引入工程笔记,由教师协助完成,最后进行总结。

  马宁副教授认为该设计的整体思路很好,但在设计方案时要确定教学目标,设置主学科,然后由其他学科协同完成。而当前涉及的学科过多,可能提升实际操作的难度和可控性。教师应当优先确定顶层架构,确定教学可以过程中涉及的核心素养与所需的知识,再划分参与的学科,逐步细化、划分维度,搭建合理框架。

 

  

  图8 英华国际学校东丽校区培训圆满完成

  

  英华国际学校普通高中部-耿春波老师 英语课《time for change》

  耿春波带来的英语课程《Time for change》结合现实社会的问题与课文内容相融合,带领学生深度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变迁。课程结合现实社会观察与课文相融合,围绕着过春节面对的问题,引入书信的阅读于理解,使学生深入思考中国传统的节日,提升辨证创新的思维品质。融合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内容,最后实现成果的线上展示。

  马宁副教授认可了该设计,同时也指出课程需要围绕核心——春节进行,后面的拓展和思考都应该围绕核心主题,预防喧宾夺主的情况。可以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时效性。梳理核心要素和课程主线,逐步递进,加强课堂深度。

 

  

  图9 英华国际学校普通高中部分享课例

  

  三、米思齐应用培训

  11月24日上午,为促进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的创客课程体系深化发展,北师大课题组特邀米思齐团队刘鹏飞为学校创客组开展“米思齐创科课程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培训活动。北师大课题组李维杨、诸婧文、英华国际学校李晔和小学部教研组老师参与培训。

  刘鹏飞介绍了米思齐的硬件设施和使用方式,同时深度介绍了米思齐创意电子入门课程的内容,引入SCS创客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米思齐案例,加深老师们的理解,了解创客设计的过程。同时也给予了创客课程实践建议,可以与社团教学、校园课程等方面结合,融合课标,为学生呈现更优质的而教学。最后,小学部的教师们对米思齐课程提出了大班教学如何应用、米思齐与其他创客设备的兼容性等问题。

 

  

  图10 参会人员合影

 

  至此,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2021—2022学年11月课题活动圆满完成,在接下来的课题指导活动中,课题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的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课题开展。

  

  供稿:融合应用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