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广东汕尾 |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物理学科第二期线上线下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1



  2021年11月26日至27日,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物理学科第二期线上线下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汕尾教研团队、陆河县骨干教师和特邀专家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的王鸿集中在陆河县河城第二中学开展线下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罗莹教授、谢晓雨博士共同为本次活动提供线上指导,其余汕尾骨干教师也通过线上的方式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指导活动,活动的主持人为汕尾市教研员孙海正。本次活动的内容分为公开课展示、反思性说课及专家点评和备课指导三个部分。

  

  公开课展示

  26日上午,两位汕尾骨干教师常海彬和罗旋辉老师分别就“14.2 探究欧姆定律”和“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课展示。常海彬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共同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问题,得到欧姆定律。罗旋辉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引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两节课的亮点鲜明,从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图 1 常海彬现场授课

 

  

  图 2 罗旋辉现场授课

 

  此后,特邀专家王鸿将广州市教研团队共同研讨和打磨的示范课“探究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本节课的内容围绕“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展开,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创新性地引入了数显电压表和电流表作为实验仪器,为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调试和读数节省了时间。课前,王鸿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思考。课前争取机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检查和调试设备,准备充分。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深思,示范课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讨论。整体来说,这堂示范课受到参与活动老师的一致好评。

 

  

  图 3 王鸿现场授课

 

  

  图 4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反思性说课和专家点评

  26日下午,罗旋辉和王鸿分别就上午的现场课进行了反思性说课。罗旋辉简要地说明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总结了教学实施存在的不足。王鸿除了说明教学设计外,还分享了他与广州市教研团队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教学内容及顺序”的思考。另外,王鸿结合自身的成长和教学经历,给汕尾老师们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他希望老师们能改变让学生刷题的教学模式,努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

 

  

  图 5 罗旋辉、王鸿进行反思性说课

 

  接着,汕尾市教研团队成员、陆丰市内湖中学校长章桂寿针对上午三节现场课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教学亮点:常海彬运用很大、很清晰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明白;罗旋辉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王鸿使用了定制的胶片,大而直观,让学生通过图像得出结论,另外,这节课也为中考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图 6 章桂寿评课

 

  然后,谢晓雨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其对指标的落实程度对比分析了三节“探究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分别是上午王鸿、常海彬的现场课和由海丰教研团队自发组织打磨的陈俊锋的教学设计。她提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落实不同的指标是完全可取的,老师们要依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指标作为教学目标。

 

  

  图 7 谢晓雨评课

 

  最后,罗莹教授从课堂的物理内容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课后的留存度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等五个方面比较了上午的三节现场课。她特别指出,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学习物理。通过指导,老师们认识到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实现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目标。罗莹教授在介绍探究实验教学的要求时,明确了探究性实验的重点更着力于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图 8 罗莹教授评课

  

  主题备课说课及其点评

  27日上午,叶宜球、刘维薇、许维涛、林志豪和施培源等五位老师分别就“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备课说课。

 

  

  图 9 五位备课老师说课

 

  5.1物体的质量”和“5.3密度知识的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从概念上,一定要强调物质和物体的关系,因为学生有可能会混用。二是要注意思考和区分生活的语言和物理的语言。三是需要设计能够启发学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施培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辨别金属首饰的活动实施教学。

 

  

  图 10 罗莹教授提供教学指导

 

  最后,汕尾市教研员孙海正提出,老师们需要根据罗教授的指导要求,修改教学设计,并将要求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同时,希望老师们能够以王鸿为榜样,学习其爱岗敬业的精神。至此,物理学科汕尾项目11月份教学指导活动圆满结束。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