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汕尾城区 | “数据分析及数据素养提升”驱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进——北师大助力汕尾项目第十次入校城区指导顺利完成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3



  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城区项目负责人韩芳芳、项目组成员于健民、张慧,广东省韶关市英语教研员陈文英,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孙海正、汕尾市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黄向新、汕尾市城区语文教研员刘晓冰和化学教研员周宜博,城区各学校项目负责人、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数据分析及“双减”背景下课堂评价

  本次入校活动,项目组共定向指导了7所学校(含6所实验校、1所非实验校),韩芳芳以八年级历次期末考试数据分析为主,核心聚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指导学校基于数据精准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与成效,并为各学校展示了基于智慧教研协同备课的方法,通过丰富学校教研形式,促进教师深度思考,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张慧为各学校教师分享了“‘双减’背景下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的专题讲座,主要从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如何开展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诊断试题三个方面,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讲解,以促使教师关注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图 韩芳芳做主题分享                                              图 张慧做主题分享

 

    

  图 市直实验初级中学(左)、逸夫初级中学(中)、田家炳中学(右)活动现场

 

    

  图 汕尾中学(左)、新城中学、凤山中学(中)、东涌中学(右)活动现场

 

  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改进

  11月30日,项目组在田家炳中学开展了城区英语学科八年级《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A 1a-1c》的同课异构活动,分别由余晓君和林伊婕两位老师授课,陈文英进行听评课指导,并为老师们分享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 通过带领教师解读双减政策,思考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提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给老师们分享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做法。

 

   

  图 余晓君授课                                       图 林伊婕授课

 

       

                                                       图 陈文英评课及讲座                                                                图 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合影

 

  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改进

  12月1日与2日上午,项目组分别在汕尾中学、新城中学分片区开展了数学学科七年级《线段的运算》、八年级《完全平方公式》的同课异构活动,七年级由汕尾中学彭晓洁和吴家汉两位老师授课,八年级由新城中学潘辉远和苏文斌两位老师授课。黄向新、于健民针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课,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进行了远程点评和总结。

  12月1日与2日下午,于健民分别基于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量化分析结果,从课堂活动组织、师生互动、提问技能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为老师们分享了“加强课堂观察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专题讲座。

 

    

  图 吴家汉授课                                              图  彭晓洁授课                                             图  苏文斌授课

 

   

                图  潘辉远授课                                                图 黄向新评课          

   

  图 李晓庆远程点评                                          图 于健民做主题分享

 

  

  图 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活动留影

 

  体育单元教学改进及公开课备课指导

  12月2下午,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彭立来根据智慧学伴资源进行学生分层授课,张慧现场参与了指导。12月3日下午,在汕尾市实验初级中学开展了耐久跑第四课时公开课备课指导。北师大教育学部任井伦博士对照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及上课录像,针对本次耐久跑授课进行评价并给出了改进建议,如添加音乐节奏、冬奥会游戏以及运动处方的动作挂图等。最后,参会老师围绕双减下的体育课程转变等问题进行研讨并确定了后续公开课的备课及磨课安排。

 

  

  图 参会人员进行备课研讨

 

  结合本次入校情况,城区项目负责人韩芳芳与各实验校项目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交流了后续工作任务,希望各实验能够以任务驱动,稳扎稳打落实好相关工作,提升教师的数据分析能力及素养,充分智能平台的优势,加强区域及校本教研效果,助力学校“双减”与“提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