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开放辅导┃2022年春季学期学科教师示范辅导交流分享会活动圆满结束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融合应用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06-21



  为落实“双减”中提出“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和《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文件精神,探索基于“开放辅导”平台的个性化、精准化在线教育服务,“开放辅导”市级协调小组办公室于6月18日面向双师开展了“学科教师示范辅导交流分享会”线上活动,旨在满足学科教师提升在线教学辅导综合素养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教师优质资源属性的在线流转和丰富学生第三次“教育消费”内容。

 

  

  图1 示范辅导交流分享会活动

  

  示范分享

  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各学科教师示范分享,活动邀请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历史8个学科共计13名优质双师代表依次示范分享,分享内容涉及各学科线上辅导经验心得、辅导策略技巧、课程设计案例、常见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等多方面内容,为其他双师提供特色优质辅导起到了参考借鉴的作用。

  

  

  图2 示范分享教师

 

  1.数学学科

  来自西城区六十六中的张冠洁老师和北京第二中学朝阳学校的张秀国老师基于一对一在线辅导进行示范分享辅导经验。张冠洁从分析学情、师生交互和点拨启发三大方面总结分享辅导经验,详细解读了提问、倾听、回应等多种辅导策略;张秀国从学生的惑出发,结合案例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放手学生四个关键点阐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这一观点。

 

   

  图3张冠洁(左)和张秀国(右)作分享

  

  来自朝阳区北京中学的特级教师李舒宇基于开放辅导-互动课堂平台,结合自身开设的课程详细的从教学目标、内容、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整个课程设计的经验,也提供了数学学科趣味拓展课程设计的实用技巧。

 

  

  图4 李舒宇作分享

  

  2.物理学科、化学学科

  海淀区矿大附中物理学科教师邹兆云解读了开放辅导在“双减”中的优势,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辅导经验,总结了物理学科的辅导技巧和学生常见问题的类型。北京五中分校教师李华夏同样从一对一辅导提问学生类型分享了教师辅导的经验。

 

   

  图5 物理学科邹兆云(左)和化学学科李华夏(右)作分享

  

  3.生物学科、地理学科

  北京广渠门中学的生物学科教师闻红以“一对一”在线教与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题,从教师前期准备、了解基本信息、辅导环节和辅导策略总结了一对一辅导辅导经验和技巧。同时,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学科教师张爱弟从营造轻松氛围,鼓励表扬,倾听分享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一名线上“好老师”进行解读。

  

   

  图6 生物学科闻红(左)和地理学科张爱弟(右)作分享

 

  4.语文学科

  延庆区八达岭中学张鑫从语文学科一对一辅导常见的作文指导的方法中“因材施教,聚焦学生思维提升,以及互动课有效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图7 语文学科张鑫作分享

  

  5.英语学科

  北京玉渊潭中学史吏和朝阳区日坛实验学校李素梅基于互动课堂进行了示范分享。史吏从选题、备课、授课、反思整个过程阐述了课程设计的心得,李素梅基于自己开设的听说考试专题互动课堂,详细说明了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定制专题系列课程以及课堂中的互动技巧,并分享了自己在“双减”的当下开发融合阅读教学课程的经验。而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杨国节总结了英语学科一对一辅导中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类型以及自己的辅导方法和经验,还分享了辅导中遇到的温馨小插曲。

 

    

  图8 英语学科史吏(左)、李素梅(中)、杨国节(右)作分享

 

  6.历史学科

  石景山区北京市高井中学吴悦以“基于兴趣驱动的线上互动课的课程设计”为题,结合自己开设的古城沧桑话北京专题课程从选题、内容到效果等方面进行示范分享;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李美惠总结自己的一对一辅导流程以及示范了”怎样上好双师一对一在线辅导”。

  

   

  图9 历史学科吴悦(左)、李美惠(右)作分享

  

  常见辅导问题解决策略

  二是常见辅导问题解决策略,详细列举教师在线辅导时各类常见辅导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帮助老师快速应对常见在线辅导问题,使每位老师都逐步成为资深双师。

 

  

  图10 在线辅导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本次线上示范交流分享活动吸引了400余名双师参与观看,很多老师通过留言区进行互动讨论、表达观点,活动也获得了参与双师的广泛认可。后续开放辅导将陆续邀请优秀双师开展分享活动,带动更多双师参与线上课后服务中来,助力教师在线教学辅导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补短板、强基础和提能力。

 

  

  图11 部分参会人员

 

      

  图12 部分参会老师的反馈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