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组 发布时间:2022-08-10
为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政策意见,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赋能教学行为、重塑教育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2022年8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大陆秘书处、“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承办的“科技赋能·学科融合·减负增效”新兴技术助力课程与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22年会于线上会议形式正式开幕。其中,分会场一以“技术赋能教学教研新方法”为主题,通过老师们的主题分享深入探讨技术在学科教学模式、学校教研形式上的创新尝试和教学成果。
分会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区域应用主管刘婉丽进行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王慧敏、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副校长梁丽梅、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刘骥斌、广州市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英语教师温丽珊、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生物教师孔恬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校长何英茹、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学生发展评价处副主任李兆端以及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成都、西安、珠海、十堰、鹤岗等地区的500余位老师参与出席此次线上研讨会议,共同探讨、分享技术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的创新和尝试,为实现教学教研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探索教学教研的新方法。
图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区域应用主管刘婉丽主持分会场一“技术赋能教学教研新方法”
图 分会场一现场
主题分享
梁丽梅作“信息技术助力 让思维“可视化”——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优化策略”主题分享,主要从“学习单”使用的现状与思考、“学习单”优化策略”、使用的成效与困境三方面开展主题分享,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课堂实践案例,形成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图 林凤娥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梁丽梅进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优化策略”论文分享
刘骥斌开展主题为“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他介绍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TEM数学主题课程、数学项目式学习课程、线上跨学科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还通过介绍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形成了在疫情之下联合各学科教师的线上跨学科STEM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新模式。
图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朝阳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刘骥斌进行“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分享
温丽珊进行了“UMU平台下小学英语高段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的主题分享。她结合小学英语高段阅读现状分析与思考,以广州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1 Hobbies 和Module2 Abilities的话题拓展课为例开展了UMU平台下小学英语高段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初探。通过探索和尝试,使得学校英语学科信息化教学得到了新的方法和提升。
图 广州市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英语教师温丽珊作“UMU平台下小学英语高段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论文分享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生物教师孔恬恬作了“智慧云平台支持下的初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例”的主题分享。以《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为例从课例分析、所用技术和平台、备课活动、混合式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分析。孔恬恬也提出在学科教学上关于如何改进教学以适应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新变化,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做到围绕育人目标展开评价等问题的期待和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图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生物教师孔恬恬进行“智慧云平台支持下的初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例”的课例分享
何英茹开展“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精准教研”主题分享。何英茹校长结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智慧教研项目合作以来的经验心得,分享了校本精准教研、学校整体系统设计、实施背景、实施期待、实施目标、实施意义。详细介绍了学校校本教研研究计划及时间进程、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和下一步计划。学校通过不断尝试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教研新模式。
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校长何英茹进行“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精准教研”主题分享
李兆端开展了“基于考点教研的STUN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的主题分享,他首先就房山区的地理环境及战略规划做简要介绍,接着就“基于智能平台与学习工具的教学研评管一体化”研究组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的基础性探索,在考点教研五段联动实践基础上构建的“STUN”组团研究机制——通过智慧铰链、区块衔接、活化场景,促成房山区教师教研走上创新的道路。最后,李兆端主任也提出了对教育新样态发展的美好愿景。
图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学生发展评价处副主任李兆端进行“基于考点教研的STUN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的论文分享
专家点评总结
王慧敏博士根据老师们的主题汇报作了最后的点评总结。她肯定和赞扬了老师们在每个学科都探索出了具备学科特色的创新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校、区域教研的新方法,也提出了对老师们更多教育创新的期许,期待老师们接下来在教学、教研实践上能有更多的实践尝试,共同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图 北京师范大学王慧敏博士进行总结与点评
本次年会分会场一,围绕技术赋能教学教研新方法,来自各地的老师们踊跃分享积极探索,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形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通过主题分享达成了在不同学科教学模式、学校教研形式上的创新成果,为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