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举行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行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2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值此“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建设十周年之际,2022年9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移动组织召开了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原校长董奇,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科研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处处长窦非,科研院副院长、校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汪曙光;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苏郁、副总经理赵立君,中国移动集团政企事业部教育行业拓展部总经理李颖、中国移动集团技术部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尹瑶瑶以及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2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图1 会议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教授致辞,肯定了实验室十年发展的创新成果,对中国移动在产学研协同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表达期望。他指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有组织的科研,探索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校企合作,切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期待实验室下一个十年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紧密围绕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智能时代教育发展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2 康震副校长致辞

 

  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苏郁致辞,介绍了成研院的发展情况和行业布局。他表示,在实验室十周年之际,期望双方加强科研及各方面的建设合作。“给资源、给政策、出成果、出人才”,携手合作,创新发展。

 

  

  图3 苏郁副总经理(右)致辞

 

  会上,管理委员会主任董奇教授宣布新一届管委会委员名单。学术委员会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区块链工程中心主任张小松教授宣布新一届学委会委员名单。管委会、学委会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组织机构,指导实验室创新机制建设,引领实验室学术成果发展。

  随后,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教授作实验室工作及规划报告。他指出,实验室十年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搭建了广泛服务社会的移动学习云平台;二是完成了多个教育领域应用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研究;三是构建了移动学习资源模型,研制了学习元等国际标准;四是研发了十余项云平台与教育融合移动学习及学科教学模式与案例;五是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互联网+”教育体系研究》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六是协助中国移动构建了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和生态体系;七是取得了丰富的多维度学术成果。他表示,实验室未来规划,聚焦“一个核心业务框架、二项原创技术突破、八个业务领域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促使中国移动先进技术深入教育教学的核心业务,培育符合教育规律的产品,加强实验室成果转化和市场拓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图4 余胜泉教授作汇报

 

  接着,与会专家、领导进行研讨,他们肯定了实验室阶段性成果,并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小松教授对于实验室的合作机制和下一段目标高度认同。他表示,实验室充分结合中国移动5G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与北师大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实践创新优势,在十年建设期间取得一系列成果,意义重大。他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聚焦核心内容比如在智慧教研领域的研究,助力教育薄弱地区获得教育资源服务;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利用;三是在联合共建的合作模式上分方向,既能够争取科技成果,又能通过中国移动大面积推广。

  

  图5 张小松教授发言

 

  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系主任贾积有教授指出,实验室是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移动的强强联合,在产学研方面包括理论、技术、平台、应用、生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ISO发布的实验室学习元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走向世界。新阶段希望实验室在三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是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十年已经取得的成果;二是通过成果应用助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落实减负增效等国家政策;三是教育平台应用引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图6 贾积有教授发言

 

  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杨阳教授指出,实验室做了很多教育工作实事。他建议:一是进一步提炼和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再拓展再应用,使其惠及更多教育群体,为申报成果有所支撑。二是研发的教育模式在创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成果成效;三是更加突出如何利用中国移动5G等先进技术赋能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探索。

 

  

  图7 杨阳教授发言

 

  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教授指出,实验室在教育前沿上产出了很多开创性成果,在教育信息化落地实践上实现了规模化的教育服务应用,影响力深远。他建议,将规模化的应用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发挥智库角色,为国家提供典型案例和借鉴经验,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智库报告,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市场推进。

 

  

  图8 柯清超教授发言

 

  管理委员会主任董奇教授指出,围绕教育重大问题,聚焦国家政策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的需求、中国移动的需求,进一步梳理、筛选、凝练实验室成果,制定实验室未来的规划目标,在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培育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贡献力量。

 

  

  图9 董奇教授发言

 

  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集团政企事业部教育行业拓展部总经理李颖指出,时代在变,实验室服务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国家战略的初心不变。展望未来,期望实验室将更加突出需求驱动、突出实效产出:一是在关键技术的共研方面,聚焦教育薄弱地区的质量提升、5G赋能教育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二是开展行业标准的共建,推动示范应用。三是产学研融合的共进。发挥中国移动在市场的组织作用,为优秀教育成果落地转化、规模化发展赋能增值。

 

  

  图10 李颖总经理发言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集团技术部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尹瑶瑶指出,从教育看技术,从技术看教育,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未来发展建议:一是深化研发合作;二是强化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人才的联合培养;四是扩大行业影响力。

 

  

  图11 尹瑶瑶副处长发言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赵立君感谢了北京师范大学为中国移动在标准制定、政策咨询、关键教育技术理论指引、产业推动方面的工作与成果。对实验室下阶段发展,他指出,聚焦顶层设计研究、教育产品设计、行业发展等方面,围绕国家教育领域的重大需求,取得丰硕成果,促进教育发展。

 

  

  图12 赵立君副总经理(左)发言

 

  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窦非副院长主持此次会议,并在会上强调,期望双方发挥联合优势,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机制,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做出实质贡献,不负历史使命。

 

  

  图13 窦非副院长主持会议

 

  

  图14 会议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