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第三届“互联网+教育”之未来学校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9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学校在组织管理、教学形式上都将面临重大改革甚至被重新定义,未来学校的发展和变革成为现代领域的重要命题。近日,以“探索先进技术方案,汇聚前沿研究成果,分享精彩教育案例,引领未来学校转型”为主题的第三届“互联网+教育”之未来学校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教育创新中心承办。论坛主要包括专家报告、分会场主题研讨等形式,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地设未来学校环境、未来学校课程和教学、未来教师和学习者、未来学校的评价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企业、媒体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
 

 

论坛现场
 

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深圳前海港湾小学以及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教育从业者作主题报告和案例分享。中国教育报对本届论坛进行视频直播,吸引11000余人在线观看专家报告,并在直播平台上参与评论互动。承办方“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中国移动教育创新中心利用“和教育”平台对分论坛进行直播推广,近3000余人在平台上观看分论坛嘉宾演讲。
 

 

中国教育报的直播画面
 

 

中国移动“和教育”平台上的分会场课程

12月1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致辞,对论坛寄予期望,“希望这次论坛能够产出、凝练出、总结出更多的适合中国国情、能解决教育问题的成果,让我们基础教育变得更好。”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副校长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的报告,顾教授认为,“互联网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发展共同承担责任。”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作了题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报告,“信息化系统肯定是多元化的,有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工具,它们怎么能够有机地进行整合,我提出来唯一的、可能的方法,就是用生态系统的思维方法。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最宏大的系统,它可以把不同品种的事物、不同结构的东西,并且容易变化的东西,都能够融合在一起。”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学校》的报告,余教授从教育服务社会化、教育服务业态虚实融合、未来学校变革趋势等方面详细解读未来学校的种种可能,“互联网变革学校,绝对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当互联网成为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基本组织部分以后,一定会变革我们学校的运行模式、运行法则、运行规则,重组我们学校的结构和形态。”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
 

未来学校深度访谈
 

分会场围绕不同主题进行演讲、研讨,演讲嘉宾多维度解读未来学校的各个议题,在场代表积极参与。大会主席、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葆萍老师做总结发言,希望一年一度的论坛能够为“引领未来学校教育模式转型,优化未来学校教育结构、提升未来学校管理与发展”做出贡献。
 

 

分会场参会代表

 

分会场演讲嘉宾


 

分会场现场


 

参会代表参与互动

大会主席李葆萍老师总结发言
 

论坛圆满落幕,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2030未来学校项目”仍在开展,旨在从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角度分析教育模式与教育改革的国际合作项目面向全球征集案例,期待与更多教育行业从业者以及广大高校师生进行交流合作。

 

附:论坛专家精彩报告-视频观看地址

(1)12月17日主会场及分会场-未来学校的评价,地址如下:

http://cloud.quklive.com/cloud/w/1481874436219903?from=message&isappinstalled=0

(2)12月18日主会场专家报告,地址如下:

http://cloud.quklive.com/cloud/w/148187556718392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inzoom=1

(3)分会场-未来教师和学习者,地址如下:

http://edu10086.gensee.com/training/site/v/74585301?nickname=wlxxlm&token=wlxxlm

(4)分会场-未来学习环境,地址如下:

http://edu10086.gensee.com/training/site/v/60133608?nickname=wlxxlm&token=wlxxlm

(5)分会场-未来学校课程和教学,地址如下:

http://edu10086.gensee.com/training/site/v/89614677?nickname=wlxxlm&token=wlxxl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