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9-29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越州中学教师提升 AI 素养、适配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9 月 25 日至 26 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与越州中学联合开展主题为“AI赋能教学与课题研究新模式”的首次现场指导。越州中学校长余文浩、党支部书记宣方军、教学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微娜,学校教师代表,中博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立,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教研员张妍及学科专家付绘、刘会芹共同参与活动。
9 月 25 日下午,越州中学校长余文浩致辞开启活动。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清晰勾勒项目整体蓝图,明确以“教师 AI 素养提升”为基石、“AI赋能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为核心,通过课例设计、平台应用、课题研究的阶梯式推进,最终形成越州中学可复制的 AI 教育实践经验。中博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立围绕“项目具体指导与过程评价建议”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为项目后续实施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实用的指导建议。
图1 余文浩致辞
图2 苏立就项目推进与落地给出指导建议
AI赋能精准教学与课题研究,助力教师靶向能力提升
中心教研员张妍以“智慧学伴” 平台为纽带,将 “学科能力微课教学优化”“学科素养测评应用”“学生个性辅导” 三大核心场景串联,通过实操演示让教师直观掌握从“资源供给”到“精准教学” 的转化路径。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则结合浙江省和绍兴市课题研究规划纲要,从课题选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到成果撰写,系统讲解如何将教学痛点转化为研究切入点,引导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研究思维,利用多元化AI工具辅助课题研究。生动的案例与实用的方法,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图3 李晓庆进行AI赋能课题研究指导
图4 张妍开展“智慧学伴”平台模式应用指导
AI课例示范交流,探索技术融合新场景
越州中学语文教师潘海娣、陈微围绕《春江花月夜》和《逻辑的力量》进行了AI应用课例探索,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体验,获得与会教师的积极反馈。其中在《春江花月夜》一课上,教师积极尝试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数字人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让教师在情境中走进“月”,品读背后的文本含义,获得学生非常好的反馈。《逻辑的力量》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逻辑训练方面发挥作用,通过生成的逻辑表述信息,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合理的论证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英语教师桑煜、赵婉俊选择的课例主题分别是《高三2025全国卷应用文写作》和《Life in a Day》。桑煜在应用文写作备课环节利用AI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课堂活动设计形式,让AI成为辅助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万能“助教”。《Life in a Day》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应用AI助教的发散性思维,利用AI生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动画,并设计相关课堂任务,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也跟着活跃起来。
课后,语文学科指导专家付绘和英语学科指导专家刘会芹分别对四位上课教师的课例进行点评。两位专家从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入手,深入而全面地分析了课例设计的优点以及待改进点,干货满满,与会教师也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指导和点拨,自己在教学方向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图5 付绘进行英语学科听评课指导
图6 刘会芹进行语文学科听评课指导
为期两天的指导活动,实现了 “理念传递 — 技术教学 — 实践观察 — 反馈优化” 的完整闭环,让越州中学教师亲身经历了 AI 从 “辅助工具” 到 “教学伙伴” 的转变,激发了深入实践的热情。下一步,中心项目组将通过线上定期指导、线下集中研讨持续跟进,推动教师将所学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实践。相信在双方努力下,越州中学将逐步构建 AI 赋能的高质量教学体系,实现教师AI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