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09-20
“智启未来”昌平区基础教育智能化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已有一学年有余,在智慧教育硬件购置适配、软件平台研发部署、相关数字化教学研管服务指导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形成了数字化赋能的新型教与学、智能化引领的教科研实践、大数据循证的学校治理,有力促进了高教园地区校城融合发展。9月19日上午,项目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未来学习空间站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乔爱玲、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青、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沈麒、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高季茂生以及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文鑫组成专家组参与了本次验收会。参加验收会的还有来自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校城融合处科长郭晓晓、梁建斌,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赓曦和教研员王娟、北京市驰跃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书芳和监理工程师周小峰,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副主任刘微娜、项目主管李希铭、教研员刘鑫玉,智能平台实验室主任高梦楠、项目主管张雯婷和马原等出席项目初步验收会。
首先,校城融合处科长郭晓晓主持并介绍了“智启未来”项目的开展背景。随后,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介绍了此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包括硬件和相关平台的研发情况、应用指导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技术负责人马原现场演示了项目涉及到的智能教学平台,主要有智慧教学平台、智慧阅读平台、项目式学习平台和大数据驾驶舱等。在此基础之上,监理单位王书芳宣读了项目初验意见:此项目符合初验标准,初验通过。
图1郭晓晓介绍项目开展背景
图2李晓庆汇报项目开展情况
图3马原现场演示智能平台
图4王书芳宣读项目初审意见
在听完项目组介绍之后,专家组每一位成员对于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服务情况给出了充分肯定。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青表示,此项目有针对性地研发和整合了相应平台,并且根据项目要求提供了应用指导服务。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沈麒表示,城建单位从环境、硬件、软件及应用服务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建设。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高季茂生表示,项目完成了合同约定内容,文档齐全。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文鑫认为,项目内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能够助力区域、学校以及教师在智能化环境中开展创新教学探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乔爱玲表示,城建单位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并且所有建设内容对于提升昌平区基础教育智能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各位专家也对项目后续的服务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期待。北师大项目组针对专家的建议和期待,给出针对性的回应。专家组组长乔爱玲代表专家组宣读评审组初验意见,综合五位专家意见,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图5乔爱玲发表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图6李青发表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图7沈麒发表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图8季茂生发表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图9梁文鑫发表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验收会最后,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指出,希望通过此项目能够带动昌平区基础教育实现从洼地到平地再到高地的进阶发展。
图10余胜泉总结发言
图11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