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信息化技术增强小学课堂教学深度的创新思路

——高精尖中心参与五一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项目专题研讨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2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变革已经逐步成为学校的核心业务,如何让信息技术工具为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实现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的,是每个学校正在面临的机会与挑战。3月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博士刘宁、学科实验室教研员朱玲、中国教师教育网副总编李晓静受邀参与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项目专题研讨会,与五一小学全体教学干部围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展开讨论。
     首先,会议由五一小学教学主任黄建鹏介绍出席会议人员,感谢余胜泉教授能够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简要介绍了五一小学信息化发展历程。随后,余胜泉教授和刘宁博士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深度融合的建议,并回答了五一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黄主任介绍五一小学从尝试电子书的内容融合,到借用手机和AppleTV辅助课堂教学,后来逐步完善形成较成熟的“幸福素养课程体系”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历程。针对五一小学信息化发展现状,余教授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
    第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拓展了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参与度,改变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第二,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要按照解决教学问题的逻辑使用信息技术,而不能以技术的逻辑主导教学。
     第三,个性化的教育公共服务要按照学校的特点、学科特色优势来组织资源,通过了解教学设计方法,常规步骤和要点,为每一个学科梳理出典型的教学模式,再借用常见的认知工具开展教学活动,以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纽带。

       余教授还强调,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来增加课堂的深度属于2.0时代,下一步发展目标是按照学科的教学特色恰如其分地使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创造跨界融合的新形态、新结构,这会将我们带入3.0时代。
     刘宁博士非常赞赏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前提,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做法,并建议学校在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时要符合教学规律,掌握适时和适度的原则。除了教学层面问题,还应该关注师生关系的深度融合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借助优秀平台和优秀教学资源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精准诊断和个性化评价。
     五一小学全体教学干部听完专家们针对课堂融合的建议和意见后,纷纷主动提出困扰难题,希望得到余教授和刘宁博士的解答,讨论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问题主要围绕教育大数据类别、采集途径以及学科如何使用技术的方式的实证或案例展开。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余教授首先阐释了实现个性化教与学最重要的是数据,而数据只有通过编码才能诊断,智慧学伴平台采用了以能力、素养编码仿真学生的知识地图,并通过点阵笔、智能手环等方式采集体能、心理等数据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能力仿真的行为数据;其次,余教授通过介绍跨越式项目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211教学模式”,详细说明了语文学习深度模型如何按照解决教学问题的逻辑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参会人员专心听取余教授建议并认真做笔记。
     本次研讨会为五一小学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指明了方向,引发了大家针对教学改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讨论。会后校方表示将完善和规划各项目组的方案,期待与高精尖中心展开课堂融合方面的实际合作。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