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1日,“技术赋能 智慧教研”——房山区高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公开课与AI融合创新研讨会在房山区实验中学举行。北京八十中副校长姚亭秀,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修处生物学科教研员、学生发展评价处教研员、数智应用与教育资源建设处教研员,房山区实验中学生物学科教研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项目组成员等参与活动。
活动在实验中学精艺楼三层录课室拉开帷幕,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师徐培培主持活动,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流程。

会议现场
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师温国蕾的 “智守珍禽:AI 赋能下的朱鹮保护与生态智慧”生物课十分精彩。她围绕朱鹮保护展开教学,通过展示相关资料以及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加朱鹮种群数量,讲解了人随鸟动、人工繁育、野外放飞等保护举措。同时,借助 AI 技术辅助,以直观的图表、流程等形式,呈现朱鹮保护与生态智慧的关联,让学生深入了解朱鹮保护的科学方法与生态意义,激发了学生对生物保护的兴趣与思考。
这节课不仅完成了高三生态学知识的复习与整合,更实现了三重价值:一是让学生从 “碎片化知识记忆” 转向 “系统性知识应用”;二是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如 AI 监测、基因组研究)在生态保护中的实际作用;三是让学生认同中国生态保护经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为后续学习和社会参与奠定基础。

温国蕾公开课
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师韩松霖的 “智绘免疫:AI 赋能下的体液免疫保卫战” 生物课,课堂以水痘疫苗接种的真实现象为切入点,围绕 “抗原与抗体” 核心概念展开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与逻辑推导,清晰拆解体液免疫机制。课上,他借助 AI 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屏幕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B 细胞和浆细胞相关知识,让学生补充完善示意图。学生们专注投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教师引导下,深入探索体液免疫的奥秘,感受 AI 赋能生物教学带来的独特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液免疫相关知识。

韩松霖公开课
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师王超的 “智探微境:AI 赋能下的细胞膜动态互动新探” 课堂,聚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展开教学。课上,教师借助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知识目标,让学生明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及三大功能等;同时注重能力培养,通过鸡蛋细胞膜相关实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与观察分析能力,还梳理细胞膜结构探索的科学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实验操作等互动环节,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充分体现了 AI 赋能下生物教学的互动性与探究性,让抽象的细胞膜知识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

王超公开课
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师曹颖旭的 “智起新篇:AI 赋能下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教学重构” 课堂,以台盼蓝染色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通过 “现象提问 — 资料分析 — 动手探究” 的逻辑展开教学。课程先由活细胞不被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被染色的现象,引导学生推测细胞膜 “分隔细胞与外界”“控制物质进出” 的功能;随后依托多份科学史料(欧文顿通透性实验、Gorter 和 Grendel 红细胞脂质提取实验、罗伯特森电镜观察等),结合磷脂分子亲水 / 疏水的结构特点,设计磁板演示活动,让学生逐步推导细胞膜 “脂质双分子层” 结构,再通过细胞膜张力特性、蛋白酶溶解实验补充蛋白质成分,最终明确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覆盖、镶嵌、贯穿” 的分布状态,使抽象的细胞膜结构知识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变得清晰易懂,同时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

曹颖旭公开课
课后,北京八十中副校长姚亭秀分享了北京八十中学的教学经验:一是借助 AI 技术实现多维度、精准化、高效率的评价,如对细胞分裂时期分析般,细致高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二是创新实验情境,一方面在 AI 支持下融合时间、空间、认知维度,构建可交互的探究性实验情境,形成 “时空折叠”,培养学生数据思维与科学好奇心,另一方面利用 AI 获取模拟实验方案,创建贴近真实世界的验证性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拓展知识边界;同时深度整合 AI 与生物教学,利用其检索整合能力丰富文本情境,助力师生开展教学与学习。

姚亭秀讲座分享
最后,北京市房山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主任李兆端围绕主题阐述智慧教研,提出 “四选两评” 模式。“四选” 即选实验中学(基础好、技术团队强)作为教研地点,结合期中考试前时段选生物学科选题,依据大数据选出实验中学优秀生物教师授课,选点阵笔及 AI 工具辅助教学;此外,他还介绍了 “教研员 + 高校专家 + 授课教师 + 技术团队” 的四位一体支撑,并提及智慧教育技术赋能的两个模型,希望生物学科后续教研按此模式开展。

李兆端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房山区高中生物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组相信在 “技术赋能 智慧教研” 的理念引领下,通过全区高中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房山区高中生物 “教学评” 一致性实践将不断深化,AI 与生物教学的融合将持续突破,最终实现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教师专业能力的稳步发展。

与会成员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