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个性化公共服务模式探索从未止步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5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在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分享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研究

 

  12月3-5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GSV(全球硅谷投资公司)、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ASU(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学术支持。本届GES大会以“融合•创新 让教育点亮每个人”为主题,“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科技”、“区域与全球”为核心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周成刚,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等来自全球学术界、政界、商界等8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就教育公平、供给侧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等焦点问题展开思想碰撞,共同探讨教育未来。

 

  

  图1 大会现场

  

  4日上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主持“教师vs AI:被取代还是角色的重新定义?”圆桌论坛。余教授指出,未来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同的时代。而人和人工智能协同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我们教师日常教学中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教师业务重心将会发现转移,可发挥人类的创新更大方面的优势——引领,育人作用。人工智能教师的替代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AI助手。AI会取代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单调的、枯燥的,重复的,规则性很强的业务。第二阶段,教师驾驭AI。AI面临某些无法释义的情景,需要教师增强AI、驾驭AI,解决更复杂的任务。第三阶段,AI增强教师。AI可以增强教师,使教师有更丰富的精力关注比如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生个性化需求,它可以增强教师,使得教师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第四阶段,AI伙伴。当AI有独立自主意识,我们跟教师就是协作、伙伴、平等的关系。最后,论坛总结出,未来AI不是一个取代教师的关系,而是一个人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提高教育生产力,促进教育变革,促进教育转型,促进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

 

  

  图2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

 

  

  图3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主持“教师vs AI:被取代还是角色的重新定义?”圆桌论坛

 

 余胜泉:未来AI不是一个取代教师的关系 是促进教育变革的历史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借助“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由数字化到智能化转型,服务于教育治理、教育决策。中心与北京市教委通力合作的《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简称“双师服务”)就是政府主导的个性化公共服务模式的探索,是如何构建多元、线上线下融合、适应学习者日益增长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内的一个大胆尝试。同时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编的《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汇集了来自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专业背景的研究者组成编委会和专家委员会,从教育的视角梳理人工智能落地教育的场景,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热点,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总之,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坚信科技赋能教育创新,以互联网+、人工智能+ 为抓手,构建智能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