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组前往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进行听评课指导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3



  2018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项目总负责人——马宁副教授及项目团队前往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进行指导和交流,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紧张而有序的听评课指导活动。

  本次听评课交流的课堂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上午,语文教师张珈萌呈现了新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画面描述”一课,钟瑞雪老师呈现了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一课,数学教师卞娅丽呈现了高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课。

 

  

  张珈萌老师语文课授课现场

 

  

  钟瑞雪老师语文课授课现场

 

  

  卞娅丽老师数学课授课现场

 

  下午,物理老师李进德呈现了“波的干涉”一课,数学教师陈琼慧呈现了高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课。

 

  

  李进德老师数学课授课现场

 

  

  陈琼慧老师数学课授课现场

 

  课后,首先由李进德老师对“波的干涉”进行说课和自评,李老师强调主要通过波的叠加原理出发,引导学生研究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之后形成的图样。接着,由马宁副教授进行评课,她首先指出李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了动画、视频、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建议李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场景中实际应用的案例,并根据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后,由张珈萌老师和钟瑞雪老师分别对“古典诗歌画面描述”和”古诗词鉴赏”进行说课和自评,两位老师都强调在古诗词鉴赏中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的重要性。对于同课异构的谅解语文课的呈现,马宁副教授首先给各位老师讲解了语文学科的三环模型,她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分别体现了学习古诗词的两个不同阶段,钟老师的课堂注重对字、词、句的深入挖掘,而张老师的课堂是在学生有一定古诗词鉴赏能力时的整体意境的感悟。同时,她也建议两位老师可以在课后结合这一主题开展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文本、画等多种形式鉴赏古诗词。

 

  

  语文教学“三环模型”

 

  紧接着,由卞娅丽老师和陈琼慧老师分别对“函数的单调性和导数”进行说课和自评,两位老师都强调了严谨的数学解题步骤的重要性。马教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逻辑非常清晰,对学生的回答有很好地引导。其次,她也建议卞老师可以“放手”课堂,加强学生的自主研究,而陈老师可以由几何猜想延伸到代数证明,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数学组的杨老师和孔老师也对这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孔老师认为陈老师的课堂应该将重点放在探讨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杨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其本质,而不是仅仅知会解题步骤。

 

  

  马宁副教授就公开课进行点评

 

  

  杨淑玉主任对此次听评课活动进行总结

 

  最后,马教授指出理科教学应聚焦于“如何设计一个探究问题”,从而从问题、支架、工具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探究活动。北京市朝阳区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区主管杨主任对此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第一次尝试同课异构的形式,各位老师的课堂确实都有不同的特点。她也强调在以后的课堂中应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设计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体验课堂的收获感和幸福感,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杨主任也提出在下学期的活动中,从学科的备课做起,在一轮的实施过后进一步完善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也建议教师跨学科探讨,尽可能找到各学科的结合点,努力向项目式学习靠拢。结束后,杨主任及各位老师感谢了马宁副教授和项目团队的指导。一天的听评课活动圆满结束。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