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9
近年,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显著提升,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新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此背景下,2018年3月,由赫尔辛基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校牵头开展跨国合作,以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汇聚国际专家智慧,形成国际合力,借助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5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中美芬三方工作坊“21世纪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各国代表如约而至。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心理学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猿辅导协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支持。
图1 会议现场
5月27日,参会嘉宾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芬兰驻北京大使馆教育与科学参赞Mari-Anna Suurmunne,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芬方主席Hannele Niemi教授,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中方主席刘嘉教授,斯坦福大学H-STAR联合创始人和名誉执行懂事Keith Devlin教授,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院长Elizabeth Birr Moje教授先后致辞。致辞嘉宾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进行了展望,并期待各方基于了解和互信开展相关合作。随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同心理学部和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签约,启动中-美-芬未来学校项目。在主旨报告环节,佩珀代因大学Eric Hamilton教授以“人工智能与全球学习危机的解决方案”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刘嘉教授以“心理评价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题进行了报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Hannele Niemi教授以“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学习质量与学生健康”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以 “人工智能赋能的一对一在线辅导系统”为主题进行了报告;芬兰拉普兰大学Heli Ruokamo教授以“为基于游戏的数学学习设计教学模型”为题进行了报告。
图2 Hannele Niemi教授
5月28日,来自中国、美国和芬兰的十位参会嘉宾参观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副教授等人对就中心工作、科研和国际合作进行了介绍,并展示了智慧学伴和双师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高级研究员、佩珀代因大学Eric Hamilton教授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代表对双师服务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机器人深感兴趣,认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3 卢宇副教授介绍中心在研项目
通过第三届研讨会,中国、美国和芬兰三方逐步明确了合作路径,之后三方将继续加强沟通,逐步明确责任,促使研究成果尽早落地。
中—美—芬代表在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影留念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