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邀请余胜泉教授作“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专题讲座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21



  2019年6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的“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专题讲座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成功开展,此次讲座由高精尖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老师协助丰台分院的老师一起策划组织,旨在针对教师的专业提升、教育教学转型和职业发展进行指导,鼓励教师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构建数据素养、优化教学模式、聚焦创新变革。丰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网管电教教师等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丰台分院的苏丛尧老师主持。

 

  

  图1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苏丛尧老师主持讲座

 

  余教授首先指出了互联网高速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巨大进步的时代背景,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三大主流学派:连接主义、行为主义、符号主义,说明了人工智能发展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由探讨话题“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引出主题“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列举了人工智能在未来教学中承担的12个角色功能,分别是: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素质提升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涯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助同伴、学习内容生成与汇聚的智能代理、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余教授认为知识性的教学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教师业务重心将发生转移,教师工作形态和角色功能也将发生转变。

 

  

  图2 余胜泉教授作“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专题讲座

 

  

  图3  余胜泉教授正在作讲座

 

  讲座中余教授旁征博引,不仅参见了国内外的典型案例,亦引入了中心研发产品的实践效用;既有对当下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又有对相关特色线上产品的推荐,且结合中高考的改革趋势指出未来将更多的考核学生知识情景化、社会化能力,即把知识放在实际生活情境去建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座过程气氛活跃,大家感悟颇多、收获匪浅。希望今天的教育不仅能使老师生活在未来,更能使教育迈向未来!

 

  

  图4 现场座无虚席

 

  

  图5 讲座结束后参与老师向余胜泉教授请教咨询

 

  

  图 6 合影留念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