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赴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4



  7月22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党支部书记、司长任友群,党支部副书记、副司长黄伟;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副主任赵海兴;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等领导出席活动。

 

  图1 会议现场

 

  此次调研,以教育信息化革新教师队伍建设为议题,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开展了两项活动,首先探望了教育技术领域德高望重的何克抗先生,然后结合中心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成长、教师精准化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展开主题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何先生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鼻祖之一,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先生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第一个博士生导师,所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方式来共同建设国家的教育事业。涂校长强调,何先生立足教育实践问题、知行合一的开拓创新精神,最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他是一位学术常青树,更是一位教育“行者”,他所亲临指导的中小学覆盖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总数达到近千所,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生命力和创造性都极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所提出和开展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项目延续了近20年,对中国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提升了一大批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当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他为高校智力资源如何引入中小学,北师大如何和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开展深入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

  同时,高精尖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汇聚了多学科的海内外人才,设计开发了智慧学伴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推荐,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为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共服务模式转型做出一定成绩,欢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领导与何克抗教授交流思想、指导高精尖中心工作。

 

  图2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致欢迎辞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调研第一阶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行探望了教育技术届的老前辈何克抗教授,聆听何教授的教诲。会上,82岁高龄,50余载教龄的何教授,精神矍铄,做了“大力倡导与推行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报告。何教授指出,创造性思维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新型“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这六大理论是支撑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他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领域,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在逐步引领全球。我们要大力倡导、宣传和推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接中国地气的“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图3 何克抗教授做“大力倡导与推行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报告

 

  会上,与会领导皆对何教授“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精神感动,他笔耕不辍的学术精神,他敢于向国际理论提出挑战的创新精神,他扎身基层不忘课堂的实践精神,他胸怀理想,致力于将中国教育信息化走向世界前列的使命精神,确实是“守初心、担使命”的真实写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代表与会领导,感谢何教授为教育信息化做出的贡献,此行受益匪浅,聆听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诲,将为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教师发展努力奋斗。

 

   

  图4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长任友群致辞

 

     

图5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致辞

 

  在调研第二阶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行听取中心研究工作汇报。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介绍了中心总体情况,中心是为支持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建设定位而设立的重大研究平台。余教授介绍了中心开展的代表性工作:(1)研发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模型:从学科能力、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学习分析指标体系,设计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并在通州成功开展实践。项目有效提升了通州区的教育质量,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2)国家创新了教师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模式:构建了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具有社会化、个性化和虚实融合三大特征的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提出了六个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开发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辅导系统,在北京动员了一万多个骨干教师,常态性的为远郊区县初中学生提供在线指导服务,促进了全市教师资源在线流转,探索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师智力资源高效、灵活的配置方案,创新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模式。

  然后,融合应用实验室陈玲博士以《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开放辅导),“数据驱动的精准网络教研”(精准教研)两个区域项目为例,先后介绍了中心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精准化教研平台的服务形态、技术环境、实践效果等。接着,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副教授、副主任陈鹏鹤博士分别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研究”“AI好老师—智能育人助理”为主题,汇报了中心在教师信息管理,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形态的“人工智能学习助理”育人服务的研究进展。

   

   

   

  图6-9 中心研究团队余胜泉(左上)、陈玲(右上)、卢宇(左)、陈鹏鹤分别做研究汇报

 

  期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等领导对中心工作予以肯定,认为中心执行的“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开放辅导”等项目,有效实现了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智力资源的流转,促进了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倒逼了教师的二次成长,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最后,对中心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的责任和使命提出了更高的寄望。中心团队表示,将继续以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以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找差距、抓落实,促进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大数据,用互联网+的思路助力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智能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

 

  图10 主题调研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