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高精尖中心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新高地建设获阶段性成果

——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暨“教师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学学科网络研修推进会顺利举行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4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要求,推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地,借助“教师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持续服务通州一线教师。

  2016年9月项目实施以来,中心在通州区教委、教师研修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对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及实施指导,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区域网络研修在资源、工具、内容、形式方面的创新,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常态化发展。为总结经验、推进项目深入开展,2019年9月23日下午,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暨“教师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学学科网络研究推进会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举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张旭东科长等领导,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李万峰院长、马耀国副院长、全斌副院长等领导,通州区初高中全体研修员以及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等老师50余人参加了此次推进会。会议由马耀国副院长主持。

 

  

  图1 会议现场

 

  

  图2 马耀国副院长主持会议

 

  首先,李晓庆主任用翔实的数据进行了项目阶段总结和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通州区的双师服务工作汇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92次在线研修促进教研习惯的形成,121次学科专家的深度参与形成稳定的专家指导教研模式,40万份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科发展的精准预判及资源的精准推荐,318个以问题为导向的小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向研究型专家角色转变,11个专家工作坊引领学科命题和评测对能力表现指标的深度剖析,25次心理大数据测试与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5个阶段专项分析,聚焦目标生、选科、能力素养等多维度,6个年级10个学科持续性非正式学习,渗透性影响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下一阶段,中心将继续全力以赴继续推动项目实施。

 

  

  图3 李晓庆主任进行工作汇报

 

  接着,余胜泉教授总结了网络研修的优势,并对项目进一步推进提出了建议。网络研修可压缩教研的空间和时间,使教研活动便捷开展;大数据推动教研精准化,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空间的虚实融合,教师的教研活动可直接服务于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具有泛在化,学习活动变得无处不在。余教授指出,网络研修要内生地成为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下一阶段,要继续探索网络研修的新模式,以支持新高考为目标、以智慧学伴等为支持工具、以互联网为载体,在九大学科范围内开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研修;通过教师走网,促进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流转,使城市副中心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图4 余胜泉教授提出推进建议

 

  李万峰院长代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感谢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对通州教育的倾力奉献,肯定了高精尖中心对推动通州区基础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李院长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明方向、善借力、系思考、能见功四个方面的工作部署。

 

  

  图5 李万峰院长肯定中心工作

 

  张旭东科长代表通州区教委肯定了高精尖中心在通州区开展一系列工作,中心团队知难而进、倾力相助,为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提升通州区一线教师教研素质、最终惠及到每一位学生、使家长和学生具有获得感贡献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力资源。张科长提到,要以项目研修为契机切实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以大数据为依据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以互联网为工具建立集约高效的教研形式。

 

  

  图6 张旭东科长做工作部署

 

  为肯定通州区一线教师为此项目顺利实施付出的努力,设置了网络研修转型发展奖、网络研修研究探索奖、网路研修实践推进奖。会上,张旭东科长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余胜泉教授为新任研修员颁发聘书,并感谢所有研修员为项目成功开展付出的努力。

 

       

  图7 张旭东科长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图8 余胜泉教授为新任研修员颁发聘书

 

  会后,通州区教育委员会领导、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领导和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团队就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高精尖中心崔京菁老师给研修员老师们做了题为“数据驱动的新学期研修转型路径分析与实现”的培训。

 

  

  图9 通州区与北师大专题研讨会

 

  

  图10 崔京菁老师作培训现场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支持通州区建立优质均衡、公平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推动通州区基础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