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第六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在福州举行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6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对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适应性,有效提升其信息素养和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主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承办的第六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暨数据驱动的学校发展转型与变革研讨会,于2019年12月13-14日,在福建省福州举行。

 

图1 会议现场

 

       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志勇;江南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陈明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教育学部冯晓英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历史学院郑林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副教授,“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马宁副教授;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邵东生,教科所副所长叶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郑新发,第三中学校长陈炜、第八中学党委书记朱静;广东省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利群;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冬红,副校长王徜祥;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副院长马耀国;网龙华渔教育运营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黄程雄等领导嘉宾及来自北京、广东、宁夏、内蒙古、江苏、福州等地300余名教师代表参会。

 

图2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老师主持论坛

 

       开幕式

       开幕式上,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邵东生致辞。邵局长代表中共福州市委教育工委、福州市教育局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谈到,此次论坛在福州召开,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成果,共商基于数据驱动的学校发展转型与变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福州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福州教育的“新起点”,也是数字福州建设带来的“教育成果”。邵局长强调,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将更加个性、特色、多样,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人机结合的制度体系和思维体系,更加关注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这对每位校长、教师的观念和行动带来挑战,他期待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加深对未来教育的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的理解,以学校为互动平台和研发基地,开展积极的改革探索。

 

图3 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邵东生致辞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作为主办方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致辞。他指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对我们的教育产生持续而又深刻的影响。教育大数据当前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的资产,有助于记录学习全过程、发现学生的个性、了解真实的学生;有助于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微观层面,描述教育关键问题;有助于形成更加宏观的、动态地学习观察视野;有助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校长、教研员等多方联动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有助于破解教育过程中规模化和个性化、公平和质量的差异的难题。他强调,在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上,关键是要破除学校各种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未来学校将成为教育大数据的生态系统基石,凝聚班级、实验室、课本和课程多方数据流,数据信息实现纵横流通,数据的价值将真正发挥。教育大数据不仅仅是为供决策者提供决策服务,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日常活动中实现数据流转,而这也是教育大数据部署和实施的关键。

 

图4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致辞

 

       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志勇作“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趋势”报告。他指出,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将日益呈现出人文性、全域性、集智性、自组织性、个性化、综合化、平台化、建构性、智能化和多元合作治理。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将更加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教育边界的消解与重构,实现全域学习;将从封闭的教师个体劳动走向开放的集智教学;将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学习共同体,呈现自组织性;课程供给定制化,呈现教育个性化;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呈现教育综合化;为每个孩子发展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发展平台化;课程实施从身心分离到身心合一,呈现教育结构化;走进人机协同时代,呈现教育智能化;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实现多元合作治理。

 

图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志勇作报告

 

       江南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陈明选作“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报告。他指出,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下,催生了新的教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得不到有效解决,促使我们诉求范式的转型和重构。智能时代育人目标的重新定位要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终身发展力,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课程内容。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型要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核心素养是是通过自身认知而形成,是对知识的超越和价值的再开发。教学范式的转型式要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要抓住学习的本质内涵:理解,围绕核心素养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基于互联网思维再造教与学的模式,运用智能技术建构学习环境,将评价贯穿与深度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从对记忆的检测走向对理解深度的评估。他强调,智能时代对教育范式的讨论是永久性命题,技术是重要推动力,但教学育人的原点和本真始终关注人的和谐发展。

 

图6 江南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陈明选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作“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规律探究”报告。他谈到,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对学习规律研究提出新的需求。科技赋能未来教育,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宗旨和评价体系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的人才。教育评价制度是检验学习规律、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挥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依据质量监测制度,研制评价标准,开展操作性测试,建立区域教育质量数据库,精细刻画区域教育质量规律,出具监测报告为教育决策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以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和师生关系在客观投入和主观负担之间起调节作用;学习坚毅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等规律为例,指出基于宏观数据的精准改进策略:要从测评数据读懂学生的负担,科学分类、科学决策,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家长要树立科学学习观,保持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图7 北京师范大学张生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作“数据驱动学校发展转型的思考与实践”报告。王校长围绕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大数据项目在房山区的应用,畅谈大数据助力学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考、多维实践、深入探索。他谈到,大数据项目在在房山区的功能定位在于落实教育信息化、适应中高考改革、平衡全区教育资源;内核在于凝聚了北师大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建立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系统、聚焦高校课堂的房山区整体实践;作用在于促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走向精准高效;促使学校教研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经验转为数据实证,实现精准教研;促使学生实现态度主动、内容个性、方式多样的学习。大数据项目的深度推进要以数据为基、实践为主;要以示范引领、形成校际联动,实现共同发展。

 

图8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作报告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校长陈炜作“大数据驱动学校发展转型探索”报告。陈校长谈到大数据为学校管理和决策带来新课题、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大数据的常态特征是结构、互动、流动、分享;问题特征表现为混杂性;决策特征在于数据成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学校大数据驱动带来管理理念、方式、体系、舆情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要提升学校建设大数据能力,加强大数据背景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陈校长谈到与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的大数据项目,就是其积极利用大数据驱动学校发展转型的典型探索。

 

图9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校长陈炜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冯晓英教授基于《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作“成效产出视角的教师培训现状调查”报告。报告中,冯教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研究设计、研究结果。她指出,该调查探索了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三个领域的教师培训成效;知识、技能、能力、教育观念是教师培训成效产出模型的4个一级维度指标;调查分析了教师培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分析了教师培训成效的区域差异、不同培训模式对教师培训成效的影响。

 

图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冯晓英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作“大数据助力学校评学教研应用模型”报告。他谈到,传统教学与管理下,教师教学、班主任管理、校长管理、校本教研、家长参与处于表面化、碎片化阶段,缺乏精准了解,“将不知兵”现象严重。新时代,教育大数据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战略资产,学校教育质量需要整体协同改进。接着,余教授以中心研制的基于智慧学伴的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改进模型为例,分享了未来教育大数据的价值:精确了解核心知识的学科能力水平,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支持规模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包容性教学;驱动教育评价体系重构,实现过程性的、数据性的指向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教研、精准培训;实现教育质量协同治理;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公共服务,实现线下线上无缝连接的学习空间。最后,余教授强调,基于教育大数据,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拥抱大数据时代。

 

图11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宁副教授作“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及系统”报告。她从国内外政策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指向出发,以江苏省连云港市6个学校30个班级项目式学习的短片及大量生活场景、教学场景案例为切入点指出,证据导向的学习是为解决特定学习问题而运用一些证据验证假设、发现并得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学习范式;该范式同时强调基于证据来呈现学习结果并由此证明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效已经发生。其核心本质在于,通过运用一定的证据来反映学习的过程并呈现学习结果,正是通过证据的呈现教师得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要运用证据来提升学习结果,由此证明个体的能力和学习绩效的持续提升。她强调,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在对国内外优秀项目式学习方案和案例进行汇聚的同时,将基于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图谱,以及学习者能力发展模型,实现自动推荐、人为筛选等多种方式的项目式学习方案生成,同时支持学习者在线学习及全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智能测评,从而不断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

 

图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宁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副院长马耀国作“‘互联网+教育’区域变革的顶层设计与研究实践”报告。他表示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基于“互联网+”,与高精尖中心展开协同合作,以学生、教师需求为导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助推教育系统变革,利用高质量的诊测工具对学生进行学科能力和素养建模,通过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大数据分析,助力学生个性学习、教师精准教学、学校精细管理,助推北京教育改革下新的考试和评价方式的转型,助推互联网+时代高效精准的教育教学,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13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副院长马耀国作报告

 

       福建网龙华渔教育运营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黄程雄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新技术解决方案”报告。他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及前沿技术的必要性,详细说明了新兴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网龙华渔教育研发的3D电子课本、3D课堂教学工具沙盘,以及打造的实验教学工具101实验室。

 

图14 福建网龙华渔教育运营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黄程雄作报告

 

       分会场

  

主会场“数据驱动的教育管理转型与变革”沙龙

分会场1: “大数据驱动学校教学转型”分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点评

分会场2:“大数据驱动学校教研转型”分论坛研讨

分会场3:“大数据驱动学校评价转型”分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林教授点评

 

       此次论坛聚焦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围绕大数据驱动下的校长管理转型、教师教学转型、学生学习转型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并探讨和展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服务变革的实践成果和案例,拓展了与会教师的教育大数据意识、数据思维,精彩纷呈。新时代,数据将作为生产要素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大数据也将是未来学校的战略性资产,大数据不仅仅是为决策者服务,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教育的日常教学、学习、管理,实现教育大数据数据的高速流通,是教育大数据价值的真正所在,也是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推广大数据助力区域教育提升的关键所在。

 

与会嘉宾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