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8-26
为进一步明确2025年度“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方向,从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视角探讨学科实践活动和跨学科主题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课题组于8月21日至22日进行了2025年度“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研究”子课题开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首席、课题负责人马宁,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主任李兆端担任专家评委。
此次开题共进行了两场,来自北京市和贵州省的36个子课题参与并进行开题。
图 18月21日下午第一场子课题答辩部分参与教师合影
图 28月22日上午第二场子课题答辩部分参与教师合影
开题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进行。子课题申请人从选题原因、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任务重点与难点、子课题实施保障措施、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答辩,展示了教师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随后,专家针对每个子课题汇报内容进行点评,给予老师们目前所做工作充分的肯定,并针对汇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子课题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指导。
教师答辩后,马宁教授对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再次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围绕选题原因、研究目标与内容、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路径设计等方面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鼓励老师们不断地深化研究。王徜祥副校长表示,部分老师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实践应用,突出了本课题的主旨导向,并针对“如何设计研究目标”“如何设计研究内容”等方面向老师们提供了总体建议。李兆端主任认为,部分老师能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探索,展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与实践导向,并对老师们子课题的题目、问题的发现与表述、如何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次子课题开题答辩活动圆满结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课题组将在技术研究、理论研究、平台开发等方面为各位老师提供支持,共同合作,积极推动一系列优质的成果的产出、发表和推广。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