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京“云”模考 高精尖中心平稳应对六大难题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5



  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元年,为了帮助高三学子尽快适应新高考形态,帮助广大学子了解自己的复习状况,北京市教委组织在3月3日至6日进行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受当下疫情影响,根据市教委要求,本次适应性测试采取“居家考试”的方式进行,北京5万余名考生开启“云”模考。

  北京新高考考试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统考科目+3门自选科目,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选考科目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任选3科,文理不分科。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基于适应性考试的需求,对北京市房山区10所高中校、燕山区1所高中校、海淀区1所高中校3058名学生的适应性考试进行了重点支持,大大解决了考试组织难、试卷发放难、居家作答难、考试批阅难、数据分析难、考后复习难的核心问题,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

 

  一、 试卷发放难——平台发布试卷,安全保密高效

  通过“智慧学伴”平台发布试卷,能够严格按照北京市考试的要求控制考试时间,使考试组织更加严谨有序,最大程度保证了试卷的安全保密性;同时减少了家长线下领取试卷、试卷打印等环节,节省了人力成本,减轻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图 试卷发卷界面

 

  二、考试组织难——3+3提前匹配,线上选科考试

  2020年的新高考强调“3+3”选考的方式,中心研发的智慧学伴借助“走班选科”的功能提前为每个学生匹配好了考试学科,学生只需在考试时间参加自己选考的科目考试,借助技术的方式降低了报考的难度,相比原来线下组织考试,大大减轻了学校组考的麻烦。

 

  

  图 线上考试监考界面

 

  三、居家作答难——三重上传途径,保存完整数据

  考生借助“智慧学伴”平台在线测试,能在测评期间实时上传作答数据,学生可选择在线输入、拍照上传等方式上传作答数据,同时启动了“云”备份,确保保存每一位学生的作答数据。实时上传的做法提高了考试效率,避免考试数据不真实的弊端,确保了作答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性;同时大大减免了任课教师逐一收集作答图片再录入的繁重工作量。

 

  

  四、考试批阅难——线上阅卷便捷,分数一键导出

  考试结束后,教师登录“智慧学伴”平台即可进行试卷批阅,其中,客观题由系统自动批阅,教师只需批阅主观题即可。教师不仅可以在线简单快捷给出阅卷分数,还能在阅卷过程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及优秀作答表现,并就作答信息给出点评,方便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阅卷结束后,各题小题分可以一键导出,减轻了教师手动输入的压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图 教师线上批阅界面

 

  五、数据分析难——数据智能分析,多维报告参考

  阅卷工作完成后,“智慧学伴”平台可一键生成多维度学科报告,在知识主题、核心概念、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等层面为老师提供详细分析报告,包括每一个学生每道题的作答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提供充分依据。平台报告部分样例图如下。

 

  

  图 班级综合分析

  

  

  图 试题综合分析

  

  

  图 学科综合分析

  

  六、考后复习难——精准资源推送与在线问答两相宜

  目前,北京市开学时间未定,学生考后如何精准复习也是难点。通过此次在线考试,智慧学伴不仅能生成个性分析报告,还能结合每个学生的表现个性精准推送复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查优鉴短,明确复习重点,平台海量的高中学习资源,全面助力高三备考。同时结合北京市开放辅导的问答形式,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难题发布到智慧学伴上,线上优秀的老师即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最大限度帮助高三学子开展复习。

 

  

  图 高中丰富的资源

  

  

  图 在线问答“智慧学伴”服务号进入界面

  

  为确保此次在线适应性测试顺利进行,北师大高精尖中心从资源、人员、技术等层面提供充分保障。为保障测试顺利进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高精尖中心调配50多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并密切关注本次测试的开展,建立一对一答疑及问题解决方案,保证测试顺利进行。目前12校基于“智慧学伴”的在线适用性测试正平稳顺利运行。

  本次基于“智慧学伴”的适应性测试为规模化组织在线评阅开创了先河,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提升了参与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及区域影响力。预祝本次新高考适应性在线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