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未来在线教育云端论坛: 立足当下服务在线教育教学供给 面向未来构建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疫情时期做好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腾讯教育,于2020年3月14日(周六全天)和3月15日(周日上午)以网络直播互动的形式举办“未来在线教育云端论坛”。

 

 

  本次论坛以“非常时期,非常教学;做好当下,筹划未来”为主题,旨在分析盘点当前全国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态势,研讨如何基于互联网开展更加高效、有价值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凝练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新思路,思考疫情之下的教育公共应急服务,构建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此次论坛汇聚了教育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陈丽,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教育部门代表: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冬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考试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丁玉祥;

  大学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长曹庆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中小学代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汪拥军,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李梁,重庆市巴蜀小学梦想网校执行校长令狐林,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云南省政府督学杨立雄,北京市鼎石学校IT总监艾东;

  科研机构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部教授余胜泉,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钱志亮,教育学部教授冯晓英,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学部副教授吴娟;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尚俊杰;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王自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技术学院智慧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胡航;

  企业代表: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在线教育部总经理陈书俊,洋葱学院CEO杨临风,学堂在线负责人王帅国,广州云碟科技有限公司CEO田雪松,联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晓平

  20余位教育专家出席论坛并分享主旨报告。1.6万余名教育工作者通过腾讯云大学网络参会。

 

  图2 3月14日上午,论坛的领导、专家与观众互动

  (直播与回放网址:https://cloud.tencent.com/edu/learning/live-2044?ADTAG=xyj)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陈丽致辞。首先她对为教育提供交流、学习、服务的论坛组织方——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腾讯教育表示感谢。其次,她分享了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挑战是: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心理能力没有准备好。在线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环境、方法,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备课重点,对学生的学习理念、中小学生家长理念都需要变化、需要学习需要探索、需要文化适应。机遇是:第一,在线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为一线在线教学提供经验借鉴;第二,在线教育的教和学改变了教育供给方式,很可能成为未来破解原有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三,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通道,更是全新的空间,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空间加入到教育实践中之后,未来教育实践将由物理空间、社会关系空间、网络空间,三个空间共同支撑人类教育实践。互联网将是未来改革重要支撑平台,提供开放的理念、新的组织流程、新的供给模式、创新的思维来改变改变整个教育组织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疫情事件,客观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中国在线教育的先发优势也将成为世界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排头兵,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亮点,她呼吁一线教师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升在线教学能力,积极应对这场考验。

 

  图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致辞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致辞。他认为,疫情对整个在线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第一,大量的师生进行集中化的在线教学实践,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第二,这次疫情让信息化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腾讯云教育通过用户反馈,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快速迭代,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这种创新的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对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有很大价值,为未来5G技术的教育教学探索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互联网+教学”深入到教育教学场景中,渗透到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去,经历过的老师会带着更深的理解去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最后,他提到对未来的教育充满期待,相信未来教育和信息化融合必将达到新的高度。腾讯云教育也会继续做好教育行业的数字化助手,秉承开放共赢宗旨,与教育界的同仁携手,齐心砥砺前行!

 

  图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致辞

 

  开幕式之后,来自教育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20余位教育专家依次展开主题演讲,探讨在线教育的生态、原理、模式、实践和工具等主题,为一线在线教育提供更尊重教育本原、更符合教育规律、更贴近孩子需求的在线教育供给的理念、思路、方法,研讨当下,筹划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部教授余胜泉作“在线教育与未来学校新生态”报告。他指出,抗疫期间,教学服务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实体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从中小学一线教师,转为大规模的社会群体;教育服务的来源从学校或区域内部,转为面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的海量的校外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教育系统的关键业务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形态,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学校的双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生态正在形成。未来的学校是无边界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生活空间,呈现六个特点:第一,未来学校的办学空间将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元空间融合的世界,人机结合的智能空间将是未来学校的基础。第二,未来学校的教师将是跨区域、跨组织流转的,虚实融合的,开放的,分工精细化的社会化教师。第三,未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呈现为:虚实融合的课程形态,整合型课程结构,新型课程实施方式,富有挑战性、培养学习智慧的深度学习模式。第五,教育大数据驱动将未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构,教育评价正在从“教师经验”走向“数据驱动”,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第五,未来学校的教育管理会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将成为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教育管理将走向人机结合群体决策、教育治理的转型。第六,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体现多人协同和人机协同,具有社会性、泛在性、个性化、虚实融合的特征,基于智能技术,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图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作报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以“如何让在线教育更科学”为题,分享了在线教育的学习科学原理。尚教授首先介绍了学习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我国学习科学的发展现状、学习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教育或许可以从一门主要依靠经验的学科转变为主要依靠数据的学科”。接着用生动的案例分析了在线教学成效研究、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在线学习因素研究、在线学习技术研究。最后,尚教授分享了一线教师怎么应用学习科学,提出了在线教学八个建议,包括: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分块呈现教学内容、恰当呈现教师形象、注重促进教学互动、促进深度学习、创新应用学习技术、激发学习者积极情绪、善用游戏化思维。

 

  图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冯晓英作“权宜之计?在线教学的两个契机 ”报告。她谈到,在线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已经形成新的教学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依循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提供“有指导的在线自主学习”的设计和支持,在线教学能够取得与传统课堂教学同样好的效果。正确认识在线教学设计的要明确“在线学习的5个阶段,4个发展历程、3个关键要素、3个关键环节、2个转变、1个灵魂、1个本质”。在线教学设计的本质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再设计,在线教学要把握两个契机:深化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的契机;由在线教学向混合式教学转变和过渡的契机。

 

  图 冯晓英教授作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庆华以“在线教与学高校之行”为题,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从面临的挑战、解决的举措、目前的成效、典型的案例、改进的建议五个方面,分享了北航春季学期线上开课的宝贵经验。为应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北航多措并举、内外合力、稳定运行、保质保量,目前平台稳定运行、师生互动良好。希望教学平台的管理、审核等权限设置与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适应,努力实现在线教与学更加精准和可组织的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加便捷与高效的操作。

 

  

  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庆华处长作报告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作“在线教与学高校之行”报告,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分享了疫情期间教与学整体设计的原则与思考。他谈到,其学校按照总体要求,不拘泥统一形式,平台以优化资源为本;网络平台应以时空范围内优化资源为本为整体原则,希望不是把网络教学看成权宜之计,希望信息技术能够对教育有一个深度冲击。

 

  图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作报告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王自强分享了“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实施与启示”。王教授认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能够降低对正常教学计划的影响,舒缓学生的焦虑、孤独和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要素的优化。在线学习要求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在线教育资源,保证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学环节完备。王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提出:线上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室搬家,需要教师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空间要数据驱动、强化互动、自主学习、团队学习,要更加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

 

  图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王自强作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冬红作“非常时期在线教育的区域行动”报告。她以房山区的典型实践系统地分享了非常时期房山区教育系统应对的区域策略、在线教学指南、教学方式设计等整体行动。她指出,区域需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在线课程设计、在线教学方式创新、在线学业评价探索、在线教育保障建设等多维度进行系统的设计实施,实现在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她强调,在线教育要以全面深刻的价值认知为先、要坚持课程为根、技术与应用为源、方法为要、协同为道、育人为本,以此实现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图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冬红作报告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汪拥军以“从抗疫模式下的在线教学眺望未来学校建设”为题,介绍了武昌实验中学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探索。疫情突袭,武昌实验中学建立危机状态下师生线上教学联系,从居家在线教学转向居家在线教育,从传统讲授教学走向多样学习教育。汪校长畅想了未来在线教育的技术场景、课程建设、教育共同体建设,武昌实验中学将以人为本,坚持五育并举,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评、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

 

  图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汪拥军分享经验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考试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丁玉祥作“智能时代学生线上学习方法指导”报告,分享了智能时代学生线上学习的基本特征、实践价值、基本形式、方法指导。在方法指导上,他指出要做好三基础三环节:夯实好线上学习必备的基础技能、听课习惯、必备的资源选择三个基础;指导好课前、课上、课下三个环节。最后,他强调,如何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如何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如何落实自适应学习评价,如何促进个性化学习补偿,如何推动学生的家校共育,如何精准获取海量资源的选择,这都是在线学习需要深度思考的。

 

  

  图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丁玉祥作报告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作“基于智慧学伴的在线教学模式”报告。她分析了在线教学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从在线学科专题复习教学、在线考-评-学的定向教与学、在线个性化分层干预教学三个方面分享了基于智慧学伴的在线教学模式。智慧学伴注重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既是在线学习资源的平台,也是在线教学活动的载体。她提到,疫情期间,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智慧学伴面向全国开放,中心将一如既往助力教育发展。

 

  

  图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作报告

 

  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李梁作“广东实验中学线上教育实践”分享报告。他谈到了其学校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实践情况,并分享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思考。教师有困难、学生不适应、家长不放心、是初期线上教育的困难。对此,学校采取全员培训,攻克教学平台技术难关;理论引领,实践线上教育教法策略;立德树人,上好学生人生大课等积极应对措施,取得积极的教育成效并受到社会关注。线上教育的实践也为学校升级信息化应用、建设大数据智慧校园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 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李梁分享经验

 

  重庆市巴蜀小学梦想网校执行校长令狐林作“巴蜀公开课 陪伴我成长——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泛在课堂学习实践”分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好学生居家学习,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推出了“巴蜀公开课”,探索了基于互联网资源泛在课堂学习的居家素质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立足素质教育,全方位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以学习为中心,建设泛在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给足自主时间,学生一人一课表个性化学习;指导居家学习方法,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云端教学指导,及时解答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巴蜀榜样电子徽章,持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通过一系列探索,初步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学习生态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学习方式升级。

 

  

  图 重庆市巴蜀小学梦想网校执行校长令狐林分享经验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作“跨学科统整的项目教学”报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需求,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以STEM理念为引领,多样化的读写为基础,针对“数字原住民”即现代儿童的特点设计的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开放性课程体系,聚焦学习者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报告中分享了生涯教育课程、绿色STEM课程、研学旅行四类主题课程。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跨学科、STEM、核心素养、浸润式的学习、技术工具支撑课程设计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思考和追求、浸润其中,为学习者构建的课程体系,彰显人的学习主体。

 

  图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

 

  洋葱学院CEO杨临风以洋葱学院为例,分享了“创设让学生着迷的个性化教学课堂”经验。运用人机交互的个性化教学平台及资源,学校可以灵活打造出融合创新的混合式课堂,实现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分组协作、课后查缺补漏,同时将数据收集及分析反馈贯穿始终,实现精准教学并兼顾学生的兴趣及自学能力的发展。

 

  图 洋葱学院CEO杨临风分享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钱志亮作“透过疫情,教育可以传递给孩子的......”报告。他指出,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抗疫故事都很有教育价值。教育故事的遴选要遵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核心素养和考虑居家学习的特点。要厘清在线教育的定位:在线教育需要兼顾与学校教育的分工合作、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必要补充要雪中送炭、在线教育替代不了学校,学校消亡不了!教育故事可通过图文、视频、网络直播等进行广泛传播。透过抗击疫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通过孩子相对熟悉的故事,向孩子点明隐藏其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劳动观、情感、态度、方法、策略,引领孩子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意识,掌握一定的应对危机方法和策略。

 

  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钱志亮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吴娟的分享了“基于三余阅读的经典共度”,提出了互联网+大阅读的视角。阅读是非常有力量的一件事,可以使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丰盈富足;阅读的机制其实非常复杂,经过了视网膜图像加工、文字恒定的识别、发音的识别、词汇的识别、心理词典中冲突的解决等一系列过程。吴教授分析了亲子阅读的常见问题,给出了宝贵建议:幼儿时激发兴趣,中小学阶段养成习惯,未来走向终身阅读。要家校合力,线上线下结合,助力孩子阅读经典。最后,吴教授介绍了高精尖中心研发的助力孩子阅读的“三余阅读”工具,提倡通过共同初读、个性化细度、群体研读、反思回读等环节助力孩子深入阅读。

 

  

  图 北京师范大学吴娟副教授作报告

 

  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在线教育部总经理陈书俊分享了“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在线教育案例”。他以四川、湖北、北京等案例分享了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的抗疫行动。稳定开展线上教学是其第一要务。疫情期间,腾讯课堂不断优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办公等功能,达到数百万老师注册、数千万学生在线听课的良好社会效果,为广大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参考。同时,陈书俊还分享了自己对于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思考。他表示,未来家长和学生对在线上课将有更深入的了解,接受度逐步提升;老师们的信息化能力也将有大幅度提升;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将推动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与创新。

 

  

  图 腾讯教育副总裁陈书俊分享案例

 

  学堂在线负责人王帅国分享了“基于雨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重点研究课题转化成果,具有“小插件、大数据、好上手”的特点,让每一个实体课堂连接互联网,是疫情期间广泛应用的教学平台,全国共有超过795所高等院校在实际应用雨课堂。利用雨课堂授课,可以无缝切换线上与线下。在疫情结束后,回归实体课堂,仍然可以用雨课堂完成课内互动、数据完整收集,实现智慧教学。

 

  

  图 学堂在线负责人王帅国分享案例

 

  联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晓平分享了“学习终端的选择与有效管理”经验。学习终端安全和健康成为家长和学校的关注重点。联想智慧教育设备管控平台通过“云端+终端+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学校提供了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传统的设备管控行业深度融合,在设备高可靠管控,异常智能监控,设备健康使用,违规内容审核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新,拥有对于设备管控场景的全方位支持能力,可为各学校和组织提供安全和智能的管理服务。

 

  

  图 联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晓平分享案例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技术学院智慧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胡航作“形与质的辩搏:在线教育迎来“拐点”?”报告。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视角,对在线教育与深度学习进行辩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分析生产力制约教育存在范式的变迁路径,从而厘清教育“形与质”的内涵;二是深度解析目前教育存在的样态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需求之间的适切性及还存在的问题,并从“形与质”的角度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三是反观深度学习的本质和目前在线教育运行方式之间的“形与质”,明确其契合点及还存在的鸿沟;四是提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深度学习发展路径与策略,实现“形与质”的统一。

 

  图  西南大学胡航副教授作报告

 

  论坛最后,北京师范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胡航、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杨立雄、北京市鼎石学校IT总监艾东和广州云碟科技有限公司CEO田雪松五位专家共同围绕“疫情后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主题研讨。各位专家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本次论坛听众在会前和会中的诸多提问。研讨指出,当下暴露的在线教育问题与经验同在,疫情使在线教育得到了普及,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了提升,但这只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在线教育应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专业化成长、符合学习科学规律的个性化学习、更主动的在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但从长远眺望,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已然大势所趋。

 

  图 从左上至左下依次为余胜泉、胡航、杨立雄、艾东、田雪松参与研讨

 

  此次论坛采取直播形式,居家参会,实时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纷纷发表评论表达共鸣。他们有称赞论坛感谢嘉宾无私分享的:此次论坛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有价值,有方向,有收获,感谢适时组织论坛让大家“时空连成线,师生共学习”;这次疫情是对传统教育极大的冲击,这个论坛非常及时。有表达教育感触的:教育是需要情怀的,“疫情无情人有情,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减量,成绩不打折”。有关注在线教育发展方向的:关注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当下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希望这次网络普及可以让偏远农村地区接触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接触到优良的教师资源。人人都可以进入名师的课堂!”未来已来,教师、教学、家长必须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