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15
2020年春季开学至今,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探索了在当前背景下,通过智慧学伴平台组织教学、学习、测试、教研等日常业务工作的常态开展方式,有效助力了燕化附中的在线教学教研与教育质量提升。
一、智慧学伴助力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学科专业能力提升
(一)“教师教油站”资源添新,助力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对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基于此,中心早在2月份就录制并上传了28节视频微课上传至智慧学伴平台“教师加油站”模块,微课主题包括“在线教学、微课制作、智慧学伴使用”等,帮助老师通过系统学习理解教育技术在在线教学中的使用,有效提升微课制作能力,掌握在线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技巧。
此外,中心还集合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资源推荐给燕化附中教师,主题包括“在线教育的基本原理”、“合作学习策略与在线小组学习的组织”、“常见的在线教学模式与工具”、“抗疫之中话教学”、“中小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及案例”等,有效开阔教师视野、启发在线教学思路,提升在线教学效果。
图1 教师加油站资源查看界面 图2 延期开学资源研发模块
(二)“教师教油站”资源添新,助力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提升
在线教学期间,不仅仅要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对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能放松,为此,中心为各学科教师录制了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教材教法的解读”等系列学科专题视频,助力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提升。
图3 “教师加油站—学科专业资源”查看界面
二、高一年级全学科数据分析,助力精准化在线教学
为助力燕化附中高一年级的在线教学,对高一年级数据分析事宜做了专项研讨,并明确数据分析的模块及维度:一是通过与房山区各校各学科对比,发现燕化附中高一年级的薄弱学科;二是对薄弱学科进行具体分析;三是对燕化附中高一年级总分前十名学生和房山区总分前十名的学生进行各科成绩对比。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能显示出上学期的教学薄弱点,为本学期的在线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全校全学科的数据的深入分析,为教研组长开展本学期的区域教研活动明确了主题,带动校本教研在数据导向下开展更有成效。
图4 期末数据分析部分截图
三、智慧学伴助力高三年级适应考、在线讲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元年,为了帮助高三学子尽快适应新高考形态,帮助广大学子了解自己的复习状况,北京市教委组织在3月3日至6日进行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受当下疫情影响,根据市教委要求,本次适应性测试采取“居家考试”的方式进行,北京5万余名考生开启“云”高考。中心基于适应性考试的需求,对北京市房山区10所高中校、燕山区1所高中校、海淀区1所高中校3058名学生的适应性考试进行了重点支持,大大解决了考试组织难、试卷发放难、居家作答难、考试批阅难、数据分析难的核心问题,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高三适应性测试是对备考情况的一次全方位检验和诊断,阅卷工作完成后,高精尖中心对燕化附中高三适应性测试数据进行了全面整理分析,为高三整体的备考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高三年级高考在即,为借助基于智慧学伴平台的“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全面助力高三年级复习备考,特面向燕化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录制了各学科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备考指导视频。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复习效率,把握考试规律。
图5 高三数学“复习中几类题的解题策略”讲座
图6 高三语文“读写备考的三个意识”讲座
四、“云”教研,促进校际协同发展
本学期项目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保证老师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保持老师原有的研训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了新形式的教研活动——“云”教研。云教研的活动方式拉近了参与者的空间距离,培训材料的展示和培训讲解过程的录制能够积累大量优质专家专题讲座,成为项目持续开展的强劲动力,体现了在线开展教研活动的优势,使老师和同学受益良多。
为使燕化附中能借鉴学习房山区优质实验校的教学改进经验和项目实践经验,燕化附中被纳入“大数据助力房山区教育质量改进”项目服务的辐射范畴,共享前沿、优质的教学教研指导,以此联动合作、取长补短,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促进校际间的协同发展。
图7《高中语文新教材网络教学的有效实施》专题讲座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