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师大助力通州区教师网络研修新样态卓见成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3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通州区教委、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深度合作,围绕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落地,共同推进“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历经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2017.9-2018.8)项目普及和常态化发展,第二阶段(2018.9-2020.1)项目统整和精细化发展,在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进入第三阶段内涵式和生态化发展。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要求教学研修等一系列活动均在线上开展,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促使项目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重心,聚焦在区域和学校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真正深度融合起来,实现项目的自运转,利用已有信息化条件,依靠提高教育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网络研修关注视野的拓宽、参与规模的扩大、创新深度的增强,实现项目的内涵式和生态化发展。

一、研修活动增长显著,基本完成教师网络研修观念的转变

“教师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以来,通过高精尖中心专项小组在技术、内容、资源、形式等各方面,对初高中各年级研修员和教师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精准支持服务下,区域网络研修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解决了教师发展不均衡和教研时空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了教师网络研修的普及和常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自2018年9月到2020年1月区域网络研修在加大普及和引领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的基础上稳步发展,高精尖专项小组面向教研员提供网络研修支持系列微培训,并重点聚焦区域网络研修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做典型学科、典型研修员、典型研修活动的分享与推广,逐步解决了研修线上搬家及浅表性问题。新冠疫情的出现,在线教学研评管的快速机动促使区域研修员和学校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研评管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并对项目理念、内涵和发展思路产生了深入理解。疫情期间,已经实现网络研修在初、高中2个学段6个年级,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与心理共10个学科的常态化研修,区域网络研修活动呈现显著性增长,截至6月底已达到449次,打开了通州区在线研修的新局面,促进了教师网络研修观念的转变,如下图 1、图 2所示。



 图 1  2018-2020年通州区网络研修开展情况.png

1  2018-2020年通州区网络研修开展情况


图 2  通州区各学科开展网络研修活动.png

图 2  通州区各学科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二、研修形式凸显融合,大幅度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随着“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深入贯彻,区域的教学研评管逐步全部迁移到线上,对区域教育教学管理者、研修员、教师、学生等各角色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北京市全市学生从2020年2月17日开始以居家在线的学习的方式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的最初阶段,为了帮助提升区域教师使用各种研修、教学平台的技能,提升区域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效,北师大高精尖中心专项工作小组在对网络研修继续常态化支持的基础上,于2月中下旬部署并完成“通州区教师在线教学实施指导十大攻略”、“通州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五大攻略”等在线培训,如下图 3所示,帮助区域教师、学生掌握各项信息化操作技能、融合学科教学并尽快进入在线教与学的角色中去。

20200713159462290100602914.png20200713159462290103801928.png

图 3  高精尖中心针对通州区在线教与学的专项培训

对疫情期间开展的449个网络研修活动进行汇总,针对设定的主题及使用的线上平台统计结果如下图4所示,可以看出,研修主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最为常见的教材教法分析、集体备课、教学计划指导、教学策略研讨、专题讲座等,又有具有网络研修特点的网络研究课、教学设计与资源分享、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相关研修活动设计,并且研修员所选用的研修平台逐步呈现多样化的形态,能够根据实际研修内容和展现方式,选取具有不同特点的平台,以期更加直观地呈现研修过程。通过大量的实践,区域已实现线下到线上的教学研评管一体化发展转型,能够有效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智慧学伴平台教与学全过程数据的支撑下从经验性向数据型的研修思路进行转变,注重在线教学研管的经验分享,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研修技能的提高。


20200713159462313358906773.png20200713159462313355600662.png

图 4  疫情期间通州区网络研修活动主题及平台应用统计

三、研修过程强调参与,有效提高教师网络研修效果

疫情的到来让教师教研提前进入内涵式和生态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对研修活动的深度参与是保证研修成效的重要前提。为保障对区域教育教学的支持和在线研修的效果,北师大高精尖中心的智慧学伴智能平台持续提供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学生在线学习的大量素材,并及时更新了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微课制作指导、智能平台使用等多主题的教师加油站,如下图 5所示,旨在通过对区域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研修内容进行多方位支持。疫情以来,区域研修员、教师联合北师大高精尖专项工作小组基于已有的智能平台大数据、特殊时期区域实际面临的问题和教育教学的需求提前拟定研修计划,设计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网络研修活动,引导教师深度参与研修活动的主持、设计、实施、交流和反馈的全过程,如图 6所示。除5月份区域各年级筹备期中复习和居家阶段性测试使研修次数稍有降低以外,各月网络研修次数逐步上升,并在中高考前的6月达到顶峰146次,如图 7所示,同时,北师大专项工作小组在各月网络研修活动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程度逐步降低,而是加强了对内容的深度支持,引导教师从以往研修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加工者,逐步实现了区域教研员、教师自组织开展的新样态,从本质上促进了教师网络研修效果的提升。


20200713159462330460709459.png20200713159462330457303574.png


图 5  学生在线学习素材及教师信息化教学研修素材

图 6  教师深度参与不同主题类型网络研修.png

图 6  教师深度参与不同主题类型网络研修

 

图 7  疫情期间通州区各月网络研修次数和北师大技术支持情况.png

图 7  疫情期间通州区各月网络研修次数和北师大技术支持情况

新课程背景下,依托教育信息化发展而出现的网络研修形式,解决了时空距离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问题,打破了传统教研活动中的资源交流限制,促进了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的保存完整性和进化发展的可重用性,提升了教师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在通州区教委、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和北师大高精尖中心的全力支持下,通州区教师网络研修的研究与实践将向着内涵式和生态化的方向继续发展,为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助力。

供稿:学科教育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