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团队出席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活动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0



 

  8月19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盛大开幕。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团队出席开幕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同时,中心作为此次创新周协办单位之一,在20日上午,组织了“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分论坛。

 

  主题演讲:疫情后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以“疫情后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互联网构成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它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时空灵活化。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时空,也改变了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工作管理方式。第二是资源共享化。互联网不仅可以用来共享数字的资源,更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和物理的空间资源进行共享。第三是行为数据化。互联网第一次使人类教与学的行为完全可以用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用教育大数据的方式来认识、揭示教育教学的过程,给学生更细致的评价。第四是信息众筹化。它改变了知识的属性,互联网、音视频、自媒体使得每个人的经验都可能共享,这种共享将成为人类加速进步重要的力量。第五是关系网络化。互联网环境里的教与学的过程,都出现复杂网络特征,未来要有管理非线性思维的包容性与确定性。第六是系统联通化。互联网时代,联通是教育的新的本质,在这个时代老师帮助学生构建信息网络,比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

  

  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她认为各方参与者需要从七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树立全谱系网络化的知识观。第二,践行共建共享的联通思维与协同机制。第三,发展基于网络空间的新型办学形态。第四,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灵活培养方式。第五,探索精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建立以用户反馈为驱动的教育服务、资源建设的新机制。第六,建立开放联通的组织关系。第七,形成多元共治的未来教育生态体系。

 

  

  陈丽

 

  圆桌论坛:融合化在线教育的共建与共享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出席圆桌论坛,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武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慧科集团合伙人陈滢、腾讯智慧教育总经理潘鸿雁共同探讨了“融合化在线教育的共建与共享”。

 

  

  圆桌论坛

 

  论坛中,关于教师群体应该怎样利用好在线教育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余胜泉讲到,教学线上线下融合需要企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他们之间的协作协同非常关键。要保证这种大规模的协同,教师必须掌控数据、理解数据,只有基于数据才能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秩序是可控的,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提升教师驾驭数据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余胜泉

 

  教育创新成果展

  此外,“教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中心服务首都教育、全国教育的重要成果一一在列。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政府支持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核心使命是推进北京教育公共服务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基于大数据,用互联网+的思路助力北京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构建北京(世界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

 

   

  中心教育成果展位

  

  据悉,本届创新周以助力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与应用,持续优化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目标,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教育从业者及教育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教育创新路径和教育产业发展趋势。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搜狐教育等50余家媒体共同报道开幕盛况。

  本届创新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支持,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中关村教育投资、华夏桃李、蓝象资本协办。活动以“加速‘互联网+教育’新跃升”为主题,重点围绕5G和AI等新信息科技缩小教育鸿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多层次的行业对话与跨界研讨。本届创新周为期7天,设有主题论坛、教育工作坊、项目路演、专题交流和现场教育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拓展阅读:

 

  重磅!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隆重开幕!

  https://mp.weixin.qq.com/s/SzrqM0ISu5gCIJ4oex2_QQ

 

  注:依据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主办方素材整理。

  

  供稿:行政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