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之“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举行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0



  论坛4:“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

  2020年8月19-25日,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本届创新周以助力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与应用,持续优化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目标,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教育从业者及教育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教育创新路径和教育产业发展趋势。

 

  

  分论坛4现场

  

  2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促进语言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团队承办论坛——“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远程)、马宁副教授,北京景山学校周群老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孙翠松院长、北京市房山区小学研修处副主任张海滨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课程与教学处主任宋洁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区域应用主管李梦老师、学科教育实验室学科教研主管黄玲玲老师进行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直面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共论信息技术与大语文教学的融合之道,推动“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的落地实施。本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吴娟副教授主持,共有来自北京市通州区和房山区等不同地区的百余名教师亲临现场,600余名观众实时观看直播。

 

  

  吴娟副教授主持论坛

  

  何克抗:论坛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何克抗通过视频的方式为此次分论坛致辞。何克抗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要大力宣传推广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让我国更多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的青少年受益。何克抗教授还介绍了由“4+2”六个核心理论组成的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其中创造型思维理论、新型构建主义理论、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和新型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可支持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英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理论则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和母语的跨越式发展。

 

  

  何克抗教授致辞

  

  周群: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之道

  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周群老师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之道”主题报告。她指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之道关键在于人,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触发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的能力标准被重新定义,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已成为教师素养的“双核要素”。教师应该关注数字原住民的成长环境,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周群老师还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阐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新闻教学的深远意义,帮助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建立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

 

  

  周群老师作报告

  

  

  马宁: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马宁作“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报告。她指出,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推动教育改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而项目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和能力应用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高阶能力的发展。但是,项目式理念和模式大多来自于国外,较难在中国教育实践中落地。在此背景下,马宁副教授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基于某一知识点/主题的深入探究、学科内知识的统整与延伸,以及跨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并介绍了由中心自主研发的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及“神奇动物在哪里”暑期夏令营,得到广大参与者的热烈反响。

 

  

  马宁副教授作报告

  

  专家沙龙:当互联网遇上大语文教学

  在吴娟副教授主持的“当互联网遇上大语文教学”沙龙上,马宁、孙翠松、周群、张海滨、宋洁共同探讨“当互联网遇上大语文教学”,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主题沙龙

 

  关于互联网技术对大语文教学的影响。孙翠松结合通州区全学科阅读的经验和做法实例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对大语文教学的有益影响。她指出,一线教师向往信息素养的提升,但是需要科学的理论与经验丰富的专家共同引领,同时要在教学的主阵地中才能真正提升教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为了让阅读真正发生,除了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以此真正实现阅读素养的养成。张海滨指出,互联网工具对大语文教学的有利影响,可以总结为“三个无限”:无限开阔的视野供我们欣赏;无限丰富的资源供我们借鉴;无限更新的技术供我们掌握。然而,面对“三个无限”,我们更需要甄别意识与思辨思维。宋洁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语文是广阔视野下的能力培养。互联网让阅读素材、阅读形式更加丰富,也让阅读活动更加多样。疫情之下,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架,并实现全过程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形成更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

  关于互联网时代大语文的发展趋势。马宁认为,未来取决于今天走出的每一步。大语文时代的未来,归根结底,要把握学科的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周群指出,知识图谱的建构让互联网时代的大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未来教育是资源、手段、学校、教师观念全面的提升与转型,但是教学一定是有温度的。基于实体空间的教育将长久存在,而未来学校则让学生有更多成长的可能。孙翠松指出,未来会“飞”起来,但还要“落”下去。“飞”起来的是跨学科教学的技术和手段,“落”下去的是教育的情感、问题、思考,未来终将呈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自然状态。

  沙龙最后,专家与现场参会嘉宾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对话。专家纷纷回应,阅读需要环境、启蒙和积累;阅读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高考背景下的阅读与生活类型的阅读有着明显不同的指向;阅读要从零碎抓起。最后,沙龙主持人吴娟副教授谈到,全民阅读时代,阅读要从娃娃抓起,阅读是长久的事情,需要老师有很大的韧劲,只要有一部分孩子喜欢阅读,教师就可坚守耕耘、静待花开。

  

  李梦:三馀阅读APP的教育应用

  北师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李梦老师介绍了中心自主研发的信息化阅读教学工具——三馀阅读。她主要介绍了三馀阅读有五大特色功能: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与教学契合度高的阅读资源、具有学科特色的阅读活动、群组阅读方式和阅读数据记录和分析。同时,李梦老师还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展开介绍了三馀阅读支持下的自主阅读、课堂互动阅读和师生经典共读等不同的阅读形态。

 

  

  李梦老师作报告

  

  

  黄玲玲:基于三馀阅读的“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构建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黄玲玲老师分享了基于三馀阅读,构建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依然存在浅表化、碎片化的倾向,在这个语文为王的时代真正到来之际,阅读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阅读,打破在线学习浅表化、碎片化的现状,是今后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黄玲玲老师分别从整本书阅读共同体的理论阐释、构建策略、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基于三馀阅读的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构建”的专题讲座。不仅阐明了构建阅读共同体的理论依据,而且提供了以《小王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的阅读共同体构建方法。基于三馀阅读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促进深度阅读的真正实现,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现实借鉴。

  

  黄玲玲老师作报告

  

  此次论坛,多位专家分享“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的研究视域、应用成果和实践案例,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展示出无限可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大语文教学将更具包容性和综合性,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论坛回放

  

  扫码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

  相关阅读

  倒计时3天 | 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之 “互联网+”时代大语文教学分论坛等你报名

  https://mp.weixin.qq.com/s/fOBGLfjR7wkmSsbjRUX31Q

  

  重磅!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隆重开幕!

  https://mp.weixin.qq.com/s/SzrqM0ISu5gCIJ4oex2_QQ

  

  

  供稿:融合应用实验室 行政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