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深圳南山 | 技术赋能课题实践 科研深耕教育革新—— 中心项目组10月开展课例指导与新校调研双轨行动

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11-07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深圳市南山区持续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合作,聚焦“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关键领域,以技术赋能教学革新、科研助力教育实践。2025年10月,双方围绕课题指导、校情调研、项目推进等核心任务开展系列工作,既为现有项目校提供精准教学支持,也为新加入学校夯实研究基础,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指导团队(以下简称“北师大项目组”)教授余胜泉、博士崔京菁、博士杨笑、项目主管刘婉丽、教研员林宇航,深入深圳市南山区开展项目指导工作:一方面针对大磡小学、南油小学两所现有项目校,提供专项课题指导;另一方面完成7所新加入项目校的入校调研。本次指导主要包含组织项目负责人会议1次、开展研讨课听评课指导2节、实施入校调研活动7次。

项目负责人会议

10月17日,北师大项目组与深圳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教师闫海亮及向南小学、大磡小学等10所项目校负责人,在南山区教育局召开“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学-评-研’创新实践研究”项目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项目负责人会议。

会上,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主管刘婉丽代表北师大项目组首先汇报,总结2024-2025学年项目实施情况,介绍新学期项目更名“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学-评-研’创新实践研究”及重点推进方向。随后,向南小学、大磡小学、南油小学3所学校负责人交流发言,分别分享“全学科阅读三维模型”实践、“自然—人文—科技”融合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三阶跨学塔”实践模式等经验成果;7所新加入学校负责人则围绕平台使用、课程融合、数据采集等提出问题。


图1 北师大项目组汇报.jpg

图1北师大项目组汇报


图2向南小学汇报


图3大磡小学汇报


图4 南油小学汇报.jpg

图4南油小学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对各校问题逐一细致指导,详细说明智能平台在跨学科项目设计、认知工具嵌入、智能化评价、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强调要推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结合学校特色需求适配平台功能,助力各校形成“一校一案”的特色实践成果。


图5 余胜泉指导.jpg

图5余胜泉指导


深圳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对北师大项目组的专业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该项目不仅是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更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同时,他对项目推进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统一团队认识,凝聚研究共识;二是明确负责人职责,压实工作责任;三是落实常态化研究,夯实实践基础。此外,他还建议,搭建系统的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支撑,并强化成果意识,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


图6石义琦总结


大磡小学

10月22日,大磡小学教师许砚竑进行《调制百香果饮料的数学奥秘》跨学科课例展示。她以校园农场百香果为情境,围绕“为福利院调饮料”任务,引导学生用“比”的知识解决配方问题。学生对比AI配方数据,学习连比、化简比并计算用量,动手调制品尝,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建立AI信息批判使用意识。北师大项目组刘婉丽、杨笑进行了专业点评,肯定其情境真实、学生参与和学科融合的探索价值,提出改进建议:AI应用上引导学生批判使用,探讨配方差异;问题设计聚焦数学本质,增强推理严谨性;跨学科引入糖度计量化甜度、融入成本核算,实现科学、劳动与数学融合。大磡小学后续将依托校园农场资源,开发跨学科课例群,构建“农场+”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图7 许砚竑执教.jpg

图7许砚竑执教


图8大磡小学研讨现场


南油小学

10月17日,南油小学教师李丹丽带来古文展示课《书戴嵩画牛》。她以扎实文本解读能力带学生领略古典文学,展现学校语文素养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成果。研讨中,专家团队指出课上三大亮点:一是文本解读独到,突破“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单元定位,叠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借辩论促学生思维提升;二是教学实施扎实,坚守语文本质,以“立足语文实践实现有效学习”为导向,靠小组合作解文本难点;三是课堂设计创新,辩论环节调座位转学生角色,配学习支架保语言训练。专家同时建议,难点定位可聚焦“学生真实难点”,借课堂测评精准判断;针对六年级学生,可减“细节式支架”,留更多自主探究空间。该课“有亮点、很优秀、具南山特色”,是南油小学素养课堂建设的生动缩影,期待以此为契机,与各方共探语文素养课堂优化路径。


图9 李丹丽执教.jpg

图9李丹丽执教


新加入校调研

为确保新加入项目校的课题实施质量,夯实研究基础,10月30日至31日,北师大课题组按照预设调研计划,对南山区7所新课题校开展全面调研。调研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校园功能区、与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座谈交流、查阅学校办学规划与课题准备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配置、现有教学改革基础、课题启动准备情况及实践需求,逐一梳理学校在课题方向定位、研究方案设计、师资培训等启动阶段面临的难点问题。

图10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调研.jpg 图11 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调研.jpg 图12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苑小学调研.jpg

图10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调研   图11 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调研    图12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苑小学调研

 

图13 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同泽学校调研                   图14 卓雅小学调研                     图15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调研

此次10月系列教研活动,是北师大课题组深耕南山教育实践、推动课题落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大磡小学、南油小学的精准教学指导与7所新课题校的全面调研赋能,既助力现有项目校深化课题研究,又为新加入学校厘清实践方向、夯实实施基础。未来,课题组将持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深化与南山区各学校的合作,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索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针对不同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优势差异,课题组为每所学校量身定制指导方案,从研究方向聚焦、教学案例设计框架、阶段性成果提炼路径、校际资源联动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建议,并建立“一对一”常态化指导机制,明确后续跟进服务计划。此次调研不仅搭建了新课题校与课题组、校际间交流合作的桥梁,更推动课题研究理念在南山教育领域的广泛传播,为后续规模化、高质量开展课题实践筑牢根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