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新疆喀什|系统化教育改革已开启 中心支持多个数字化场景落地喀什

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10-27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喀什市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抓手,全面推进初高中学业质量提升及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组深度参与其中,凭借创新的数字化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为喀什市搭建 “政策 — 专家 — 学校 — 教师” 四方协同机制,自9月22日至10月17日期间,推动课例智能分析、智慧质量评价、民族地区课题研究等多个数字化场景落地见效,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赋能学科教学改进,关注课例智能分析

北师大项目组聚焦喀什市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教学痛点,将数字化工具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智慧教研平台,通过课例智能分析、精准听课评课、定制化培训三大举措,推动教学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

借助市级教研活动,项目组针对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开展指导工作,并依托智慧教研平台构建课例数字化分析框架。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分层培训:为“种子教师” 开设信息化教学设计高阶课程,指导其运用人工智能备课工具生成个性化教案;为普通教师提供智慧平台全流程实操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同时,项目组还组织学科教师开展课例数据解读培训,指导教师依据数据反向推导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每一次课例分析都能成为教学优化的“精准导航”。

图1 不同学科智慧教研平台应用实操指导


图2 喀什市教师教师应用智慧教研平台.png

图2 喀什市教师对智慧教研平台的应用


二、赋能学校质量评价,依托智慧学伴开展学科指导活动

为解决喀什市学校存在的“评价维度单一、数据利用不足”问题,秉持“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精准诊断、靶向优化”的核心理念,北师大项目组引入“智慧学伴”数字化评价平台,构建以课标为基础、以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为载体的全维度质量评价体系,为学校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构建数字化学业监测体系,全面覆盖14所试点学校,组织实施学科素养周练“教—学—评”应用模式操作指导,并对数据采集系统实施全流程调试与标准化操作培训,为常态化采集学情数据、精准定位教学问题、制定有效改进策略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图3 数据采集工具调试及指导.png

图3 数据采集工具调试及指导


项目组创新设计“试讲观察 — 数据诊断 — 反思改进 — 正式讲授”的闭环流程。专家团队深入五所项目校课堂,不仅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教学环节,更结合智慧平台的学情数据开展 “双线评课”—— 既关注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运用,又依托学生课前预习数据、课中互动数据、课后测评数据,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图4 项目组基于学科素养的周练教学评应用模式实操指导3.jpg

图4 项目组基于学科素养的周练教学评应用模式实操指导


图5 项目校学情分析


图6 初中语文上课、说课、评课


图7 初中数学上课、说课、评课


图8 初中英语上课、说课、评课


图9 高中语文上课、说课、评课


图10 高中数学上课、说课、评课


图11 高中英语上课、说课、评课


三、赋能民族地区数字化课题研究,引导利用AI解决校本问题

针对喀什市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特色与需求,北师大项目组创新课题研究方向,引导当地教师聚焦校本教学问题,运用 AI 技术开展数字化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从 “教学型” 向 “研究型” 转型。

北师大项目组结合新疆教育科研课题导向与喀什市教学实际,指导教师挖掘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通过开展 “课题申报书撰写专项培训” “课题名优化及申报书模板使用培训”等主题培训,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方法指导,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思路,掌握规范的课题申报流程。同时,项目组还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方便教师随时分享研究进展、交流研究心得,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组织专家进行在线答疑和一对一指导,确保课题研究顺利推进。


图12 课题指导


此次北师大项目组助力喀什市教育数字化改革,不仅推动了多个数字化场景的落地应用,更构建了可持续的教育质量提升机制。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深化与喀什市的合作,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教学工具、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拓展课题研究领域,为新疆教育现代化与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北师大智慧”。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